第12版:理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大足区战略研究

□唐恒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成为国家宏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足区作为成渝经济圈中的关键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比较优势分析法,探讨大足区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优势与挑战,旨在为大足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引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中国西部,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020年,重庆将大足区定位为主城都市区的“桥头堡”城市之一,为大足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大足区的优势与挑战,为其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定位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成渝经济区作为中国经济版图的“第四增长极”,其发展潜力巨大,为大足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足区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同时进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1小时经济圈”,能够直接承接来自重庆和成都的“双核辐射”,具备成为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良好条件。

大足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优势

传统工业优势:大足区龙水镇作为世界五金之乡,其五金产业具有显著优势。龙水镇五金产品种类繁多,销往全国各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此外,龙水镇的交通优势也为五金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大足区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五金产业,并推动相关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资源: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作为双城经济圈中唯一的石刻、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大足石刻对于提升大足区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大足石刻的旅游产品开发相对单一,未来应探索多元化旅游产品,如结合龙水湖等自然景观,打造一站式旅游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交通优势:大足区交通便利,大足南站距离重庆仅半小时车程,且紧邻龙水湖和邮亭高速。这一区位优势为大足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大足区应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大足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临的挑战

周边城市虹吸效应:大足区周边存在多个经济发达的百万人口城市,如永川区、内江市等。这些城市的经济集聚效应显著,对大足区的人口和资源形成了一定的虹吸作用。大足区需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一挑战,提升自身吸引力。

区域发展定位不清晰: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大多数城市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相比之下,大足区的发展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速度。未来,大足区应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区域内部发展不均等化:大足区内部各镇发展不均衡,部分传统强镇如龙水、双桥发展停滞。此外,大足区在数字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也相对滞后。未来需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大足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建议

一、五金产业提升竞争力对策

龙水五金的知名度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但相对于一些沿海地区或国际知名的五金品牌而言,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龙水五金起源于唐末,历史悠久,与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刀剪齐名。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龙水五金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批零兼营、具有地方特色的五金专业市场。龙水镇被誉为“中国西部五金之都”,五金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独秀于林,产品涵盖12大门类,拥有中国西部规模最大、配套最全、辐射最强的五金市场群。但龙水五金在全国的影响力远不如北京王麻子、杭州张小泉等品牌。笔者在当下比较流行的几个购物网站搜索五金、菜刀、剪刀等商品,网站首页的商品推荐没有任何有关龙水五金的商品,搜索靠前的20件商品中,基本全被张小泉、王麻子等企业包揽,通过笔者的调查分析,发现龙水五金不能推广全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制造技术水平落后。龙水五金产业中,许多企业仍在使用陈旧、落后的生产设备。企业规模较小的(如500万元以下)多在使用年久的淘汰设备,而规模以上企业中也仅有半数使用数控机床。这种技术水平的滞后限制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提升。

品牌培育滞后。与知名品牌和商标数量众多的沿海地区相比,龙水五金的品牌培育明显滞后。在众多五金企业中,仅有极少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或省市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品牌建设的不足导致市场认可度和知名度的降低。龙水五金企业多由小规模作坊发展而来,企业管理者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这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快速适应变化,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策略和品牌推广。由于多数生产经营者仍处于孤立、自发的状态,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合,容易产生无序竞争。此外,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也对正规品牌造成了冲击,进一步损害了龙水五金的声誉。

地方政府支持不足。地方政府在引导和管理上的缺位也是导致龙水五金知名度不高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宣传推广、品牌建设、技术支持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传统家庭作坊仍然在使用传统工艺进行五金锻造与销售,同时家庭作坊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及资金,在市场竞争下很难与互联网五金产业取得竞争优势。为此,建议当地政府:

设立专项研发基金。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作为五金产业技术研发基金,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吸引五金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入驻大足。

推进智能制造。鼓励企业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产业链完善与拓展。建立五金产业园区,集中规划五金产业园区,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大足五金品牌国际影响力。

二、深挖文化旅游资源潜力

强化大足石刻的品牌效应与保护利用。提升数字化水平:继续深化大足石刻的数字化保护与研究利用,利用高精度数据采集、三维建模等技术,实现大足石刻的全面数字化,并通过“云游·大足石刻”等项目,让更多游客在线上也能领略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加强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鼓励和支持大足石刻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石窟寺保护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提升大足石刻的国际影响力。

创新展示方式:通过4K、8K银幕影院、VR全景游览等多种形式,创新大足石刻的展示方式,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足石刻的历史文化价值。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需求。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依托大足石刻、龙水湖等核心景区,设计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文化游、生态游、乡村游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深入挖掘大足石刻、五金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元素,开发具有大足特色的文创产品,如石刻元素的艺术品、五金工艺品、红色文化纪念品等,提升旅游购物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景区内外的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加强宣传推广,拓宽市场渠道。创新营销手段:运用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等多种营销手段,加大对大足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大足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举办特色节会活动:定期举办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环龙水湖马拉松赛、龙舟赛等特色节会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与体验,提升大足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为例,通过该活动推出多项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大足风的精彩活动,不仅展示了大足石刻的独特魅力,还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同时,“云游·大足石刻”工程的实施更是利用数字技术活化千年石刻资源,让游客通过手机或各类终端屏幕即可开启一场奇妙的元宇宙之旅,进一步提升了大足石刻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加强区域合作:与周边地区加强合作,共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塑的目标。

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如税收减免、资金补助等,支持大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重视文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完善法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监管力度,确保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总结

综上所述,大足区融入成渝经济圈的战略研究结论表明,大足区应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明确发展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深化区域合作,强化创新驱动,推进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地优化产业结构。大足区需要对现有产业进行深度调整和升级,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可能涉及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同时也要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更新换代。完善基础设施是支撑大足区融入经济圈的另一个关键要素。这不仅包括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完善,还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如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配套。只有当这些基础设施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才能吸引投资、促进就业,从而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深化区域合作也是大足区实现一体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共享资源,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整体竞争力。强化创新驱动是推动大足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研发上,更在于如何将创新理念融入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中,比如管理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革新等。绿色发展则要求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通过实施上述策略,大足区将能够全方位提升自身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在成渝经济区的广阔舞台上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光彩,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职业学院,重庆市400900)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

2024-10-30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0757.html 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大足区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