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高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一体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王春蕾 李鑫

在教育强国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语境下,一体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大政治和现实意义。要重点化解统筹不足、规划失衡、模式单一等困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任务,综合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多元内涵、多维实践、多维外延、多维主体、多维资源,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导向的格局体系和实践运行,是推进此项事业行稳致远、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推进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的关键场域。要探索构建组织领导、思想引领、文化浸润、实践育人、支持保障的“五位一体”教育模式,建章立制、创新载体、协同配合、共同献策,形成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一体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校走稳走深走实。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意蕴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时间化、民族化、社会化、政治化等多重形式锻造融合而成的文明成果,以各民族在疆域、历史、文化、精神方面“四个共同”的综合整体为基础,以“五个高度认同”的思想心理支撑的重大原创性论断,以多路径相互策应、一体关联、综合生成的系统工程。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是紧跟时代主题、聚焦教育政策、厚基育人平台的重要举措。第一,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践行党和人民赋予神圣任务的应有之义。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所有工作具体展开的围绕中心,其中立德是前提性保证和首要性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增强青年学生的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创新法宝和核心意志,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第二,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下,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的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够引导青年学生坚持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相统一,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斗过程中不断成长成才。第三,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诠释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核心,是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涉及全员育人主体、涵盖全方位育人内容、伴随全过程育人阶段,其具体实践和深入探索必然是诠释教育核心以及提升内涵发展、教学水平、学科建设、治理能力的有效载体和生动展示。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制约问题

现阶段,不同地区高校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多措并举地推进校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并积累了诸多特色经验,取得了初步实效。但是,具体工作的广度、效能等方面依然存在可较大拓展的空间。

首先,从宏观区域分布和高校属性来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集中在民族地区或民族院校,认识度和重视度存在区域上的失衡偏差。其中,国家民委直属高校、民族地区高校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走在前、作表率,并根据地方实际,进行着富有特色的个性化探索。非民族类或民族地区部分高校未能与时俱进地更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教育教学内容,未能归纳和构建出系统完整的专题教育内容,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和创新探究相对不足。其次,从微观的行动方向和行动进路来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规律把握认识、教育理论体系、教育主体能力、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仍然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例如,部分高校未能与时俱进地更新、创新设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教育内容。因教育人员专业结构、专业知识储备、教学能力的不足,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政策的解读和把握不够。部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模式传统、教育主体单一、教育场域局限,多以教师应用教本教材,在课堂式灌输式为主,如何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体验式教育实践,发挥校内外多元教育主体协同作用等相关探索需要进一步加快。部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研究不足,吸收理解相关理论和政策滞后、浅显,特别是针对高校师生群体的发展规律、突出整体性构建特点的举措及剖析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要影响因素等研究较少。最后,从配套体系来看,部分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存在体制机制、物质保障、人力智力等支持不足问题。例如,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涉及各部门各单位、多学科多领域的整体性工程。部分高校尚未具备统筹推进的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缺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师生、进管理、进服务、进教学、进专业、进科研等方面融合融入制度。部分高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经费、人力智力等投入方面不对应不匹配,存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民族学、马克思民族理论政策等相关专业背景教师储备不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团队专业素质提升、理论培训、交流共建等不足的问题。

以“五位一体”育人模式

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一体化”视域下精准推进、落细落实是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其重点要求打破传统教育中各阶段、各学科、各领域之间的壁垒,实现高校不同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空间、教育保障的“五维方面”的参与性、连贯性、系统性。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

发挥党组织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核心和主导作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引领作用,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党委办公会、校长办公会、各单位党政联席会、教职工周例会、保障服务人员培训、学生主题班会(团会)等方式,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的原原本本学习。通过专题学习,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推进步骤、牵头部门和工作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要求,构建涉及工作联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组织保障等方面长效机制,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推进具体工作。重点强化全员育人主体联动机制、奖惩机制建设,细化统战、宣传、教务、学工、团委、后勤、图书馆、各学院等牵头部门、参与部门、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等主体自身“责任田”,形成进管理、进服务、进教学的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优化课程建设,夯实课堂教育教学固本强基作用

高校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特色,科学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最新实践等内容,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等日常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以及“一流课程”“示范课程”“精品课程”等重点教育建设,及时、准确、合理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范围,统筹推进本硕博、大中小学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体化建设。更新教学评价目标、指南和内容,将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参与性和受益性作为衡量标准。强化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开展人才培养进修、专业理论培训、学习考察、教学竞赛、集体研讨等行动,补强教职人员专业知识储备。拓宽关联领域、交叉领域教学和科研团队力量,挖掘吸收历史学、法学、政治学、宗教学、社会学等专业背景教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潜能储备和智力支持。

三、激活教育载体,创新教育路径,丰富资源供给

充分挖掘、整理、利用教育资源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础和重点,其中,创新教育载体、拓宽教育路径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举措。据此要求,要强调实践式、体验式、沉浸式教育教学应用,依托校内外各类育人基地,包括组织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民族团结进步基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周(月)、“石榴籽杯”系列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等,有形有感、喜闻乐见、润物无声地推进大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理论、文化内涵、精神谱系等内容的学习掌握,激发大学生的理论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升华为信仰认同,转化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实际行动。

四、拓宽文化空间,塑造多维协同育人场域

多元教育场域是促进大学生全方面、全视角、线上线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高校、家庭、社区等大学生共居共学共乐单位,以及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等社会保障组织,在推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具有目标的一致性、工作的联动性、优势的互补性,构建上述主体协同预警、教育机制和协同开展实践工作是扩大教育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浓郁团结氛围的迫切需要。同时,依托智慧智能平台、互联网平台等新兴空间,建设“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程,加大网络的监督管理力度,发挥网络多方面育人价值,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知识需求,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素养、教育能力提升交流学习平台,为高校管理者服务者提供先进经验、典型样本的借鉴分享等重点服务。

新时代背景下,聚焦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创新路径,是培养具有强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长期性政治任务,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高校只有紧跟时代要求、按照决策部署、遵循教育规律、贴近学生实际、直面问题挑战,从上至下地统筹协同、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阶段目标、标准要求、建设路径和评价体系等任务,才能保障具体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4年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编号:LFSZKT-20240037]

(作者单位:王春蕾,河北东方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李鑫,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065000)

2024-10-30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0745.html 1 高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一体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