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

“三全育人”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 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

□刘雨农

新闻传播学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级学科,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科,同时也是时刻顺应时代发展并服务于我国发展的学科。因此,在“三全育人”的实践中,新闻传播学科的人才培养更应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全员育人、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育人以及多技能移动化的全方位育人的新时代转型,力求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与时代需求和产业需求的有效衔接。

顺应时代趋势 引领新闻潮流

在ChatGPT、元宇宙、Deepfake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日,新闻行业需要不断追随技术前沿,为读者观众创作出形式新颖、喜闻乐见且内容扎实的新闻作品。现阶段的媒介融合背景是多媒介、多平台、多感官的综合性融合形态,这就要求新闻行业从业者摆脱传统媒体行业中同部门协作的工作模式,在工作中呈现愈加全能的状态,具备能采、能写、能播、能编的综合能力。为了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能够与新闻行业进行更快更有效的衔接,新闻传播学的专业教师也应实现产学研的联动模式,实现教研相长,产学融合。

新闻专业是重实践的应用型专业,故而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尽早为学生搭建实践与交流的平台。在实践过程中,校级或院级融媒体中心可提供的机会往往有限,因此,需要新闻专业培养模式中主动与媒体和研究机构形成联动模式,积极促成产学研协作,形成以研促学、以产践学的长期合作机制,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新闻的前沿研究与新闻行业的当下和未来需求,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和工作规划。

在深刻认识到学科与产业的前沿需求时,在教学方案的调整中也应逐步加入产业需求的新型新闻技术,如融合新闻、H5技术、数据新闻等。自以上几门课程被教育部加入新传类本科专业课以来,全国各地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的高校纷纷响应号召开设课程并撰写教材。与此同时,各类新闻竞赛也应运而生,故而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应将以赛促学融入教学规划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作动力。

讲好中国故事 做好国际传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新闻专业应立足于我国的叙事话语和叙事体系,所以在人才培养中更需要与各学科进行全面综合的培养,使得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中,一直将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作为专业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能够在进入行业前打好思想基础和审美基础的关键保障。

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新闻采写、编导剪辑、田野调查等与社会紧密结合能够更有效地促使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对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产生新的认知,以更好地促成新闻传播人才对新闻真实和新闻实践的理论体系构建。因而,在新闻传播的教学中,应鼓励甚至带领学生积极认识民生所需、认识社会所需,在教学与实践的互相促进中,将新闻和论文写在大地上,实现新闻传播知识的全过程学习。

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作用下,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才能真正走出课本,更有效和深刻地认知我国新闻所需和国际传播所需,做到对内讲好精彩中国故事,对外做好优秀国际传播。

坚定理想信念 夯实新闻理想

在新闻转型的当下,追求技术破局固然符合时代需求,但是新闻作品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大量没有实际内容支撑的炫技作品层出不穷,对于尚在求学阶段的新闻专业学生而言是弊大于利的反面教材,亟需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警惕和预防。

在新闻传播学的课程开设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设置,在长期的新闻传播培养模式中都不断强调新闻真实与客观,是我国新闻行业的标准。即使新闻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新闻的本质仍是“内容为王”。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向学生巩固新闻理想,坚定学生对高质量新闻的追求信念,并且不断结合真实案例和实践内容进行新闻写作,才能不断使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认识到优质内容在新闻产业中的核心地位,为学生日后进入媒体行业后坚定不移地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新闻作品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长期目标中,更应坚定地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生产人民喜闻乐见的新闻,践行中国叙事体系的国际传播。

结语

新闻传播学科作为不断与时俱进的学科,是不断实践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理论结合实践的专业学科。在时代的需求下,将“三全育人”理念全面融合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中,既是学科转型的需要,也是新闻事业的需求。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贵州 贵阳550025)

2024-10-16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9890.html 1 “三全育人”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 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