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

□史露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十分重要。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激发课堂活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五个认同,将小我融入大我,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方面应强化使用专题式、问题链式、互动式、沉浸式、实践式教学方法。

专题式教学

在专题式的教学中,紧紧围绕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设计具有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具体来说,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设计一系列的专题课程。一是可以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专题,通过讲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民族交融和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源和深厚底蕴。二是可以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与意义”专题,详细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价值,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三是可以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当代青年”专题,结合当代青年的特点和社会背景,用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史料事实和案例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坚实的理论基础,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培育和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要求,以此来铸牢学生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怀,自觉树立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问题链式教学

问题链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中,通过构建问题链,直面传统教学存在的死板生硬现实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进而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一是教师可以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连贯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针对“为什么要铸牢,铸牢是什么,怎样才能铸得更牢”的重大实践问题聚焦,立足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各民族广泛交流交往交融等重大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涵盖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民族关系、文化传承、国家统一等方面,旨在引导大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把握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和中华文化突出的特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二是在问题链的引导下,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问题链中的问题。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问题转化方法,使教材体系能够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体系最终转换为价值引领。三是问题链式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互评、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望。

互动式教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不仅需要知识的灌输,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互动式教学,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单打独奏”转变为“共情合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到“你言我语”主题讨论中。具体来说,一是在课前进行翻转教学,采用线上教学。通过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终端平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短视频、课件及教案事先发给学生,学生观看视频并自主学习,在线上互动讨论,并在弹幕上或留言区发表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困惑和相关的思想动态。二是在课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一种多元互动的方式来完成知识传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石榴籽讲堂”“我眼中的大家庭”“祖国花园,百花齐放”“强国有我兴中华”等为主题,把课中的十分钟留给学生,选择PPT汇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要求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和未来应该“如何做”,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培育和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思考、感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实践要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三是在课后,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推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论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相关的书籍、著作和影视作品,让学生在一学期临近结束时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互相讨论分享中华民族不是你归你、我归我的民族的“大拼盘”,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的“大家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沉浸式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营造“互联网+”思政课教学环境,使用沉浸式教学。“05后”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网络社交、网络消费、网络娱乐、网络学习的能力。“数媒土著”的“05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从思维方式到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等无不体现出他们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代”,几乎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和自媒体优势,拓展立体化互动性传播平台,开展虚拟云端体验,使学生进入一种“沉浸”体验的学习状态,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去主动参与、深入体验、合作探究。在“虚”“实”交互中渗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精准发挥让当代大学生真心喜爱、乐于接受的形象化生动化虚拟云端体验。通过微视频、微电影、课本剧等寓教于乐的手段,生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关系、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内容,营造沉浸式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沉浸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提升学生获得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教学效果,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

实践式教学

新时代办好思政课上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不能不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不得不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因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域下,要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要着力课内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实践教育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获得中,上好“大思政课”,提升思政课温度、力度、效度,并与课堂教学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具体来说一是就课内实践而言,创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模拟实践活动,模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挖掘民族团结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主动讲中华民族大团结故事,着力讲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发展故事,让浓厚的家国情怀深深吸引大学生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二是就校内实践而言,可以利用主题班会、主题团课、主题党课等形式,分享一个民族团结故事、观看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影片或纪录片、举行一次红歌比赛、举办一次有关民族团结的辩论赛;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月和国旗下的讲话等重大活动,邀请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模范人物来校园开展讲座;大力推广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润物细无声的“中华文化大课堂”为依托,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如: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大学生深入开展中华诗词大会、编演反映中华民族风俗文化、命运与共的话剧、小品、民族舞、红歌、中华经典诵读等形式的交流汇报演出等,在亲身参与中深入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文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效果。三是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馆、民族团结进步社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战斗的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单位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引导学生感受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学生的行动自觉。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立德树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院校要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办学治校的主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思政课教育应当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要求,响应时代问题,深刻认真回答“时代之问”,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嵌入、文化嵌入等方式让大学生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唐方裕.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N].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7-19(1).

[2]公保扎西.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J].红旗文稿,2023,(09):4-7.

[3]邢亮,韩立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论析[J].新疆社科论坛,2022,(02):28-33.

[4]姜淑兰,骆仲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以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03):61-68.

[项目来源:本文系2023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校为本”小课题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以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bzxkt-5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33499)

2024-10-10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9461.html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