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的思考

□崔莉芳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主线,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思想引导的责任,承载着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和任务。近年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重要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及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目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旨在为推动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

引言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如何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并且对思政课在信息化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相应问题提出合理的、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与挑战,并探索其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政课的现代化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

的现存困境

一、教师人工智能教学素质有待提升

人工智能水平在推动教育智能化演进的同时,也对教师人工智能教学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存在着技术素养不足的问题。比如部分教师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力有限,难以快速掌握人工智能教学工具的操作与应用;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尚未完全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缺乏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意识和能力。这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往往成为辅助工具而非核心驱动力,难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创新中的作用。

二、人工智能技术作用发挥不充分

人工智能技术在数据处理、个性化学习推荐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实现对大学生的精准教育与服务,提升育人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现有的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和工具往往侧重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形式上的创新,而未能深入挖掘思政课的内涵和价值,难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全面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提供个性化反馈等方面的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教学过程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

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满足人工智能教学需求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渗透教育领域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信息素养不仅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更包括其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意识、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此,学校应注重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培养,促使教师能够满足人工智能教学需求。首先,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应组织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教学工具的基本操作、高级功能应用以及教学案例分享等,帮助教师快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在线课程等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其次,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推动教学创新的重要力量。思政课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其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如个性化学习推荐、智能评估反馈等,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最后,促进人工智能应用。教师应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其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比如在课前充分准备,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问答系统促进学生思考,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调整,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应用。

二、完善思政智慧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应注重优化互动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增强教学效果,让思政教育更贴近学生需求。首先,完善智慧思政教学平台。人工智能为高校智慧思政教育提供有效路径,学校应强化智能驱动,打造思政教学平台,加快对智慧思政课、智慧思政管理、智慧资助等功能模块的建设,形成集网络宣传、舆情治理与学生管理于一体化工作平台,灵活精准地培养时代新人。该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能够实时收集学生行为数据,包括学习行为、互动频率与思想动态等,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与需求。高校应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适应思政教育特点的互动学习平台。该平台应具备用户友好的界面设计、流畅的操作体验以及强大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其次,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高校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与活动,包括思政课程、阅读材料与案例分析等,有效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情感反应与认知过程,提炼出学生的学习特征与需求模型,建立全面的学术数据库,存储学生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为后续学习路径规划提供有效依据。比如,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投放相应的学习资源,通过智能推荐系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与习题;完善智能课堂布局,创建个性化高效化学习资源,发挥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进度与兴趣点进行自主探索与深度学习,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

三、优化思政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思政教学

为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高校应致力于优化思政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思政教学。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课堂互动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互动性与学生参与度。在线上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直播平台进行远程授课,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利用云平台推动优质思政资源,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国内外时政热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接近历史场景及其背后隐藏的思政理论,实现思政理论入脑入心,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利用大数据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分析,结合思政课教学大纲合理筛选案例内容,促进思政教材更新优化思政教学资源供给。在线下教学方面,教师可借助智慧教室等现代教学设施,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有效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讨论。同时,应用互动学习平台,跟踪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学习进程、知识点掌握情况等,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拓宽教学空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推动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政课融合是高校思政课适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优化互动学习平台,完善思政智慧平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创新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的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将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孙海涛,贾永娟.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难点突破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648.

[2]陈雅丽.“初心使命”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讲好“三农”故事的路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1):120-123.

[3]周良发,韩剑尘.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差异化教学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2,2(04):139-145.

(作者单位:辽宁理工职业大学,辽宁锦州 121007)

2024-09-25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8759.html 1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