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连璐瑶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如何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成为未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焦点问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更是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关键力量
新质生产力是基于中国生产力演进规律,通过科技创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三地积极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产业转移与协作更加紧密,充分发挥各自产业优势,一批优势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步形成。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如何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成为未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焦点问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更是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关键力量。
深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协同
加强前沿科技基础研究,增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加大对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投入力度,打造一批前沿科学领域的创新高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加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前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鼓励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与头部科技型企业共建创新实验室,提高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价值链。完善区域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京津冀科技资源的流动与共享,相互开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等,加速京津冀之间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流动,尤其是京津创新成果加速在河北孵化转化,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加快壮大新质生产力。
强化科技创新应用领域布局,优化产业创新资源空间布局。聚焦区域重点产业领域,以科技创新应用推动组织形式、研发制造模式等全方位创新,加快区域全链条融合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动力。围绕河北主导产业的创新发展需求,积极引育和支持京津“链主”企业在河北建立中试基地,加快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资源,推动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区域交叉融合创新,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应用推广平台,连接京津科技创新成果与河北产业需求。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利用京津创新资源,加强河北产业集群化水平,以科技创新孵化转化提升河北产业发展水平。
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以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传统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传统产业领域企业通过引入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改进生产流程等方式,加快关键工序、核心设备更新改造,实现产品升级改造、技术迭代更新,推动河北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等高端方向转型升级。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立足京津优质创新资源,鼓励河北高校、企业等创新组织与京津主动对接,强化协同创新,加速形成区域产学研创新生态。加快建立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供需库,运用大数据平台及时公布区域内科技成果供需,推动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孵化转化,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现代科学知识的运用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努力建设成为传统产业低碳排放的示范区。支持企业持续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和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落地实施,鼓励构建绿色低碳产品矩阵。积极开发废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培育一批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动更多传统产业由单一业态向多元循环经济转变。深化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建立完善京津冀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开展区域工业绿色微电网、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助力京津冀工业节能减排。
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对京津冀而言,应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塑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依托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围绕北京创新链布局津冀产业链。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趋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培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完整、价值高端、竞争力强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抢抓全球科技前沿发展机遇,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重点聚焦量子技术、生命科学、前沿材料、未来网络等前沿科学技术和产业变革方向。积极推动未来产业场景应用和迭代示范,通过一系列标志性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途径,而人才则是培育和发展的基础。依托区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级科研机构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围绕京津冀产业资源禀赋,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搭建顶尖的区域公共科研和技术服务平台,支持领军人才在区域间流动。建立健全京津冀人才标准与企业资质互认机制,鼓励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以“双跨双聘、双跨单聘”等形式到河北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投入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向京津冀区域集聚。
持续优化京津冀数实融合生态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京津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基础。推动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合作不断深化,鼓励企业参与区域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和应用场景共建,重点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核心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强化区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将北京领先的数字技术应用于河北产业的现实场景,放大数字经济共享效应和应用空间,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加强标杆引领,聚焦主导产业,积极引育世界“灯塔工厂”和“链主企业”在河北落地,开放数字化生态,赋能河北产业链企业提质增效。
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资源共享。以京津冀智算中心建设为契机,夯实数字化赋能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持续优化京津冀数实融合生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区域数据共享激励考核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推动京津冀区域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加快建立区域标准统一的企业数据资产评价标准,探索京津冀企业数据资产化路径的实践路径。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北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HB23ZT04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