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现忠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更强的内在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而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精神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推进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战略指导下,三地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实现京津冀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共建共享,共同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过程。
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有助于优化文化资源配置。京津冀区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分布不均且京津冀三地各具特色,通过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可以实现文化资源更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更高效地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有助于满足民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打造精细化、差异化的服务体系,通过合作与共享,可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有效拓展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文化服务的覆盖率。
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区域协同,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支撑。不同地区的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共同拓展市场,共同推动产业创新,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力。
完善协同合作机制。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协调机构,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与权责,推动政府资源的整合与协同。文化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层面应完善包括跨地区文化巡展、资源交流、共建共享模式等的协同合作机制,实现文化机构资源的互通互享。战略规划层面,通过不断完善跨区域的文化发展规划,可以使各级政府、文化机构等相关方在同一发展方向上共同努力,为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整合资源优势。首先,需要全面梳理京津冀区域的文化资源,包括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中的资源。其次,在整合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各地区资源的特色和互补性。不同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整合,形成互补性的资源结构。整合京津冀区域的文化资源优势,不仅有助于解决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问题,更能够形成更具综合性和深度的文化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完善服务体系。首先,应根据京津冀三地具体情况构建覆盖全区域、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其次,应强化服务网络的整合与衔接。最后,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与均等性。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要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和投入,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支持,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和均等,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是根据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人才。此外,还需要培养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人才,能够促进文化与科技、经济等领域的融合与创新。二是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平台。应当充分发挥京津两地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和京津冀三地广阔的实践资源优势,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技能和创新意识。通过加强京津冀三地人才联合培养,可以为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要重点推进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通过建设智慧图书馆、虚拟博物馆、在线文化展览等,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展示和在线服务。开展人工智能+公共文化服务,通过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智能推荐,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体验。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等技术,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更加生动、沉浸式的体验。通过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可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效能和创新力,为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系石家庄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课题编号:202346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