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推荐
  • 财经
  • 产经
  • 区域
  • 金融
  • 观点
  • 三农
  • 企业
  • 法制
  • 社会
  • 资讯
  • 视觉
第03版:长城论坛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辰颖

要实现有效的市场配置资源,需进一步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围绕要素确权、交易单位、定价机制、交易市场、交易监管和创新能力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基本流程,深入推进一系列改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这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指明了改革方向和目标。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夯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制度基础,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新时代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的具体体现,蕴含了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坚持自我革命的宝贵历史经验,强化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对于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具有历史、实践、理论的三重意义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从历史意义上看,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我们党对市场配置资源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重大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后,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的新的科学定位。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要素市场不再存在两个层次的调节,而是由市场机制自主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定位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两个重点之一。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加强要素市场制度建设,五中全会明确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中全会将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新时代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的具体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实现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这既是对近年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新目标。由此可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任务,也是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必然要求。

从实践意义上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探索和有效路径。首先,满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真正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显著标志和关键举措,同时也有利于畅通国内生产要素大循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次,化解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导致的资源错配具有很强的传导性和扩散性,由此造成产业结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供需结构失衡、城乡发展失衡等一系列经济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释放错配资源,促进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的部门和主体向优质高效领域的部门和主体流动,优化各类要素的配置组合,着力提升要素宏观配置效率是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再次,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的创新动能。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利于实现中高端要素集聚,激发技术、管理、知识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活力,充分发挥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对其他生产要素的价值倍增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形成创新发展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要素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步伐有所加快,各类要素市场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我国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还存在要素跨区域和跨部门自由有序流动的行政壁垒,要素资源配置的权限固化在繁琐的行政审批制度中。加之近年来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更多借助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因此,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成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必然选择。

从理论意义上看,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的实践土壤。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始终遵循和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坚持运用辩证法、两点论,不断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持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事实上,政府和市场非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主要是因为两者发挥作用的层次和领域不同,政府在资源配置之外的领域对市场有效运行起到促公平、优环境、强基础的作用。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的重要思想,突破了政府和市场二元对立的分析范式,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其中,这是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新突破,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选择。基于理论突破,我们党将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新时代经济领域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努力在改革的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新时代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推进路径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涉及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传统要素和数据新型要素,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有效的市场配置资源,需进一步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围绕要素确权、交易单位、定价机制、交易市场、交易监管和创新能力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基本流程,深入推进一系列改革。为此,应着力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构建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基础和载体,能够为各种生产要素同等并便捷进入市场提供条件。我们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在“促开放”的同时“补短板”,一方面,根据不同要素属性和市场化程度,循序渐进破解阻碍存量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难题,提高市场对各类要素进入和退出的开放程度;另一方面不断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将各类生产要素都纳入市场进行配置,加快完善要素市场体系的完备性。比如要推动数据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重点是构建完善的数据市场运行的基本框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应用、有偿共享、流动安全以及公平竞争。

完善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价格是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信号灯和导航仪,要素配置是否有效,关键是由在公平竞争和透明监管下市场自发形成的价格决定。应加快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物质性生产要素的价格市场形成范围,放松政府对一些自然垄断领域的规制,把一部分由政府规制的要素放给市场定价和配置;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形成要素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机制,例如,金融市场改革的重点是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使利率能够反映资本市场的供求情况,并且以这种价格比例调节金融资源的配置。

规范要素市场化配置市场秩序。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要能达到效率目标,关键在于市场整体有效,而市场整体有效的关键在于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竞争有序。在市场秩序建设方面,首先要规范政府自身的行为,打破市场分割,打破行政性垄断,对各类市场主体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降低市场调节成本。其次是规范市场行为,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立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保障。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绝不是让市场盲目绝对地起决定性作用。在当前的改革阶段,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问题和矛盾相对集中,必须夯实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确保市场公平竞争。特别是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此,必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并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的轨道上推进要素市场体系各项改革。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且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促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红利的有效释放,这将有助于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将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转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2023-06-16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29373.html 1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