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明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举一纲而万目张。大会的主题是统摄全局的,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灵魂。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先必须领会好大会主题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会主题必须“既要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主题一脉相承,又要充分体现新时代、新征程、新阶段的新要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鲜明地宣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
领会大会主题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
我们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就要求我们高举的伟大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旗帜引领道路,这也就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赶考路上,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近代史、新中国史、党史和十八大以来的实践都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它根植于中国大地,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和进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坚持道不移、志不改,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还要有引领的思想,来指引新征程的行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指导思想一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走好新时代的新征程。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要在新时代建功立业,一定要有伟大精神的鼓舞,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就是要郑重宣示,全党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就是要继承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意志品质,在新征程上继往开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伟大建党精神的鼓舞下,应该以一种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来走好新时代的新征程。自信自强是一种自信、果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守正创新强调的是保持定力、勇于变革的工作态度,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一种永不懈怠、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
领会大会主题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中心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党的二十大确定的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经过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全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努力,特别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100多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持续不断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前进道路上仍然有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紧紧扭住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持续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一切力量、排除一切干扰,以基于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领会大会主题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精神
在以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更多强调的是努力奋斗、不懈奋斗。党的二十大是第一次在大会主题中强调团结奋斗,很有针对性。
中华民族是有着伟大团结奋斗精神的民族,中国人民依靠团结奋斗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捍卫了民族独立和尊严,书写了革新图强、共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赢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团结才能胜利,不团结肯定一事无成;奋斗才能成功,一切成就都是奋斗的结果。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反复证明了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所以,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然要做到团结奋斗。
在新的赶考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越来越清晰,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就越是处于吃劲阶段;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比以前要错综复杂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劲往一处使,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团结奋斗的正确方向、鼓舞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激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做到全党团结统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同心共圆中国梦。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教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