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望长城

《蝶变——“小康社会”建设故事精选》编辑有感

□黄秋实

拿到《蝶变——“小康社会”建设故事精选》这本书稿后,我就看了两遍。不同于以往编辑的审稿角度,而是被一幅幅画面带着走进了故事中,掩卷之余有些心酸兼又自豪的思绪。细读第三遍,觉得异常的感动与提气,似乎情绪被书中的故事所感染着,意犹未尽。在新时代中国有这样一批陈春芳式的具有责任担当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勇于开拓、敢想敢干、一心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好干部,为党自豪也为国欣慰。他、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身先士卒、攻坚克难的精神可歌可泣。在脱贫攻坚之路上,彰显了我中华儿女为国为民的民族担当和高贵品格。在我们全面脱贫、奔向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路上,有这样一些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发生,激励着更多年轻人。

“车谷砣,把天摸。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这顺口溜里说的车谷砣,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部的太行山深处,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山村。据当地老人讲,村里有名的千年古茶树,还是由北宋初期时的李进卿将军所栽。这里灵山秀水,沟深林密,就算是在太行山区,也以路难走而闻名。除了山路难走,车谷砣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特点,那就是穷。这个有着69户人家204人的村子,是有名的深度贫困村。书中的主人公陈春芳是三里五乡出了名的“能人”。他生长在车谷砣村,高考落榜后,选择了外出打工。他做过建筑小工、电工甚至煤炭装卸工,苦活儿累活儿都干过。后来有了些积蓄,他又和朋友一起成立了公司,事业越来越红火。村里决定请他回来,一是陈春芳不但自己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有魄力有眼光,而且也是个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二是因为在乡亲们眼里,陈春芳是个致富不忘乡亲的厚道人,有机会总是不忘给乡亲们办点儿事。就这样,陈春芳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回到车谷坨村,拿出自己多年来的全部积蓄,克服重重困难,带领父老乡亲修路、脱贫致富。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古老的山村因山而穷,又借山致富。车谷砣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走出了一条幸福之路,美丽的太行山里,又多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全书语言精练,以灵寿县车谷坨在脱贫道路上的山乡巨变为典型脚本,以一位普通的村支部书记陈春芳为核心人物,诠释了一位党员干部的担当和奉献的家国情怀。故事虽简单,但意义却深远。全书以连环画形式,直观清晰地呈现了故事中的经典画面,以朴素的线条勾勒出了一个个场景、一个个质朴的面孔,尤其是在反映人物内心世界情愫波动时,采用了素描特写的方式,给读者以很强的感染力。书中画面远景、中景、近景镜头的表现张弛有度,从画面构图中总能感受到,是在以恰当的角度,塑造出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等,可谓构思用心。

看完书闭目遐想,每个场景、人物、画面,总能以平行的视角让自己参与其中,似乎是带着读者参与到了全部故事中的感觉,朴素的人、朴素的事更能让人身临其境。

车谷砣的故事,是石家庄市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在山间,在水边,在乡亲们淳朴而真诚的笑容中,车谷砣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像陈春芳一样,无私付出带领大家过上幸福生活的模范人物也还有很多。刘金国、陈秀英、吴俊磊、崔雪琴、贾茹、张端树……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已经成为石家庄市脱贫攻坚乐章中的时代强音,集聚起全市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写下了荡气回肠的壮美篇章。此书不仅是为新时代党员楷模树碑立传,更是我们广大青年应主动普及阅读的伴手学习的读本,同时,也可以是广大家乡百姓看得懂、记得住的一本“影像”笔记。

这本书,因它朴素无华的真人真事,成为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家乡的路。也变成了在我们伟大时代脱贫中的一篇金叶,闪耀着金灿灿的光辉。

【黄秋实(女),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河北美术出版社学院艺术编辑室主任】

2022-08-0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10959.html 1 《蝶变——“小康社会”建设故事精选》编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