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论坛

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新华社发

□徐勇 关佳音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引领产业变革、带动经济增长的牵引力量,成为世界强国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期间,确立并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行动,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乡村产业新动能、让乡村农户共享发展红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三农”问题的成功解决,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是党和国家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工作重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和关键着力点。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引领产业变革、带动经济增长的牵引力量,成为世界强国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2019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系列文件,明确提出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十四五”期间,确立并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行动,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乡村产业新动能、让乡村农户共享发展红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

数字经济促进乡村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助力“产业兴旺”。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夯实了数字农业基础,推进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了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发展了乡村新业态。

数字经济促进生态环境整治和资源优化配置,助力“生态宜居”。依托数字技术加强智慧绿色农村建设,完善乡村生态系统监测和人居环境综合监测平台,划定乡村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监测范围,加强乡村生态保护能力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优秀文化保护和开发,助力“乡风文明”。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导乡村正确网络文化传播,乡村优秀题材网络文化内容日益丰富,普法宣传、网络监督得到有效加强。

数字经济促进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效能,助力“治理有效”。通过“互联网+党建”行动实施,将数字技术应用与党建工作融合,利用基层党建新阵地密切党群关系,推进党员管理智慧化。通过“互联网+社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等管理模式及措施,提升了乡村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了乡村数字管理信息化。

数字经济促进农户拓展增收渠道,助力“生活富裕”。在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支持帮助下,农户非农收入得到明显提高。得益于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农户更加有效地打通了销售渠道,实现了优质农产品快速销售。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

首先,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乡村地域范围广、人口分布散,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增大,互联网和大数据方面硬件配置还不能及时跟上乡村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乡村信息化普及率和互联网渗透能力亟待提升,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仅接近全国三成的比例;互联网普及率为71.6%,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相差12.4个百分点,城乡“数字鸿沟”差距依然明显。

其次,乡村数据开发协同机制尚未建立。由于乡村各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数字产业化滞后,数字经济收入占比低,导致乡村数字经济相关数据获取困难、数据分布分散,数字化研究应用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力不足,乡村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低,数字基础资源开发不足。

再次,乡村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健全。培养乡村数字人才是促进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智力保证。现阶段,乡村数字人才培育模式尚未健全,造成乡村农户基础能力长期落后于城镇。由于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技能与业务培训,乡村农户数字素养不高、创新力不足,较难适应数字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市场竞争。此外,乡村数字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影响了乡村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加快融合发展的建议

强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行业应持续加大乡村网络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在宽带通信、数字电视、物联网等关键点上发力。继续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维护改造,同步做好网络安全监管、违法诈骗整治等工作。政府建立健全激励措施机制,激励社会优势资源研发满足农户需求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软件,助力构建乡村综合服务平台。

完善乡村数字资源协同开发机制。一是精准做好数字资源规划管理,对关键领域数字资源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始终掌控好关键数字资源,形成乡村数字资源动态更新和共享机制。二是提高数字资源利用水平,建立数字资源开放目录,构建乡村数据开放体系,稳步做好乡村数字资源开放共享。三是开发数字资源市场,带动数据资源消费,政府牵头推动乡村数字资源增值和有效使用,支持各个市场主体针对乡村数字资源进行应用创新。

加强乡村数字人才培养力度。政府和行业主体建立乡村数字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机构专业优势,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加强乡村数字技术协同推广,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在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中,开设数字经济系列课程,充分发挥“订单式人才培养”优势,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计“训战结合”“线上+线下”一体化培训模式和项目,针对乡村农户数字素养、知识技能、网络安全等培训需求,开展专业化培训。

(作者单位:徐勇 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关佳音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2022-03-19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03313.html 1 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