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长城保护应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祝晓光

作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遗产,长城在新时代使命重大,应当发挥更加突出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长城的保护与开发,长城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都需要长城保护法律体系的坚实保障。截至2020年底,全国现行涉及长城的各级专门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共36部。除国家级法规外,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山东、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针对长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颁布了长城专门法规或制定规范性文件。

《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2021年3月31日通过,6月1日起实施)的出台为加强长城保护利用、阐释长城价值、弘扬长城精神,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解决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条例》的首要亮点是明晰责任,政府是长城保护的第一责任人。然而地方政府应该具体采取什么措施进行保护,如何督促地方政府主动肩负起保护长城的历史责任,推进长城保护工作落地落实。河北地质大学王纬副教授在《将长城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基于绩效棱柱模型视角》(刊载于《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一文中比较系统地给出了解决方案。

该文根据长城的特点和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突出问题,从绩效棱柱模型的视角对长城保护进行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文中从利益相关者满意、利益相关者贡献、组织战略、业务流程、业务能力五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并赋予了相应的分值,对地方政府长城保护给予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尤其是棱柱绩效评估模型应用到地方政府长城保护中的可行性分析。原有模型中的利益相关者满意,与地方政府长城保护中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利益相关群体中的哪些主体对应;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贡献分别是什么;战略、流程、能力也是指在地方政府保护长城过程中相关主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来制定策略和方案,需要什么样的流程来执行战略。在指标的制定过程中既考虑了指标设计的系统性和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又兼顾了阶段性和长期性几个方面,设计较为周密。

与此同时,为保障长城保护纳入绩效评估法律机制顺利实施, 文章呼吁建立地方政府长城保护绩效的法律制度、构建长城危机预警机制、树立长城保护模范、通过模范作用引发示范效应等,为完善长城保护管理体制提供理论参考。

2021-08-21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92085.html 1 长城保护应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