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时评

用好高质量发展“关键招数”

视觉中国/图

□罗静 苏凤虎

●创新“雄安质量”传导路径,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建设质量效益型园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支撑平台

●发展三大都市群,构筑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精准培育战略性产业,优化高质量发展供给结构

●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汇聚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

●做实“金字招牌”,用好高质量发展“关键招数”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根据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以全国相关省份为比较对象,从四个维度对我省发展质量的主要差距进行分析,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我省发展质量的主要差距

从效益效率看,主要表现为“三个低下”

发展效益低下。从财政贡献看,2017年我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51%,全国排名第21位。人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00元,全国排名第24位。从劳动者收入看,2017年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484.1元/人,在全国排名第17位。

要素产出效率低下。从人力投入产出看,2017年,我省以劳动年龄人口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7.8万元/年人,在全国排名第19位,不足京津的二分之一。从资本投入产出看,2017年,我省投资效果系数为0.05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25位。

资源利用水平低下。根据国家“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我省资源利用指数为83.34,在全国排名第18位。

从产业素质看,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强”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不强。2016年,我省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仅1836.1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只有3.9%,位列全国倒数第4位。在新兴产业发展上,我省如不尽快扭转这一局面,高技术产业发展将更加举步维艰。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2017年,我省有科研活动的企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5%,位列全国第23位,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8%,位列全国第17位,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1.15%,居全国第20位。

产业品牌影响力欠佳。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发布的第12届中国品牌价值500强(2017年),我省上榜品牌数量12个,仅占全国的2.4%。

从要素支撑看,主要表现为“两个薄弱”

要素基础薄弱。从人力资本看,2013-2017五年间,全国共新增顶尖人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专家、优秀青年专家、青年千人计划)6372人,我省仅新增11人,位列全国第24位。从技术资源看,2010-2017年,我省国内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累计授权量为17.21万件,位列全国第17位。从金融资本看,2017年末,我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28万亿。

要素引进乏力。2017年我省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1.23亿美元,位列全国第15位。从资本引进看,截止到2017年末,我省共有上市公司56家,全年A股融资170亿元,融资规模居全国第17位。2017年,全省年度实际利用外资89.4亿美元,资金规模位居全国第16位。

从创新能力看,主要表现为“三个错位”

创新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错位。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2016年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48.78,全国排名第22位,处在第三梯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错位。

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错位。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2016年我省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位列全国第16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高技术产业化指数排名分别为第26、28位,科技投入指数与科技产出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位次差分别达到-10位和-12位。

从我省创新要素分布领域看,科研机构主要分布在农业科技领域和水文地质领域,科技人员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领域。创新要素供给与高质量发展需求明显错位。

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举措

创新“雄安质量”传导路径,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建设“雄安质量”能量释放区。争取雄安新区建设标准、发展模式、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在正定新区的整体复制,将正定新区建设成为雄安高质量发展的直接联动区。二是要构建“雄安质量”传导机制。建立雄安新区示范试点政策传导机制,把城市新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等重点区域作为雄安新区改革试验成果的“中试基地”,推广雄安新区示范试点政策措施,待试验完善后,向全省推广实施。建立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发展传导机制,借助雄安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吸引高端产业链打捆项目,在新区和省内其他地区统筹布局。

建设质量效益型园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支撑平台

一是要建立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以创新能力提升、先进要素引进、营商环境打造、节能减排治污、节约集约资源、互联网深度融合、标准品牌建设等为导向的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建立与综合评价结果挂钩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和政策支持机制。省政府支持开发区建设的专项资金,重点向综合评价结果好的园区倾斜。全省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重点向综合评价好的园区布局。

发展三大都市群,构筑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一是加快石家庄、唐山、雄安+保定三个万亿级城市建设。加快正定新区、曹妃甸区开发建设步伐,推进石家庄高新区、经开区和唐山高新区、丰润经开区产业高端化发展,大力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石家庄、唐山率先向万亿级城市迈进。二是构筑以万亿级城市为核心的三大都市群。加快邯郸、沧州、廊坊三个五千亿级城市建设,秦皇岛、邢台、衡水三个三千亿级城市建设,适时推动定州、辛集、黄骅、任丘等市县设立新的设区市,培育一批千亿级中小城市。

精准培育战略性产业,优化高质量发展供给结构

一是精准培育新兴中坚产业。对全省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领域,开展全球产业价值链分析,筛选锁定3—5个未来三年能在全国甚至全球形成行业话语权、能与京津有效互动的细分行业,进行精准培育,快速打造若干引领全省发展的千亿级乃至万亿级产业。二是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密切跟踪全球技术革命突破、产业模式创新、业态领域融合的新动态,站在全省长期性和全局性发展的高度,前瞻性地谋划若干战略性产业,培育产业发展的“潜力股”。三是创新战略产业培育机制。逐一分析战略产业全球价值链格局,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

高水平建设人才强省,汇聚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

一是精准绘制全省人才需求地图。明确各级各类领军人才、骨干技术团队、技能人才需求清单,认真研究国内外相关技术人才布局,绘制全省人才引进地图。二是实施各类人才引进“杀手锏”政策。针对关系未来全省骨干产业企业发展的核心人才,不额外附加条件、不人为设置门槛、不拘泥合作形式,“一人一策”,确保引得来、留得住。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机制,对于全省亟需人才,可在不改变其居住地和身份的前提下,允许其享受相关人才优惠政策。

做实“金字招牌”,用好高质量发展“关键招数”

一是梳理绘制全省重点改革清单。逐一列出各试验示范区国家允许试行的先行先试政策,同时对照在试验示范区中国家赋予的改革创新权限,参考外省先进经验,最终以各试验示范区为基本单元,确定各试验示范区改革清单,同时具体指出各改革举措改什么、怎么改。二是建立改革清单推进机制。建立全省重点改革清单推进网络平台,根据各项改革的推进进程,内设“中央改革方案对接平台”、“全省改革进度监控平台”、“上会审议计划监控平台”等,对重点改革实施监控。

(作者单位:河北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

2019-10-1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51891.html 1 用好高质量发展“关键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