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科技+特色
——贫瘠的山沟变身“花果山”
东安太庄村大部分是丘陵,曾经贫瘠的山沟让村民穷得叮当响。上世纪80年代,村里也曾大面积种植苹果,由于品种不好、管理粗放,造成苹果品质下降、效益低下,后来村民把果树都砍掉了。
“2009年后,改良了苹果品种,东安太庄村引进了10余个‘三优’(优良砧木、优良品种、优良栽培技术)苹果新品种,新建了1000多亩的高标准苹果示范园。现在种植的都是苹果新品种,5年就能到盛果期。”严浩告诉记者。
依托省农科院、石家庄果树所、河北农大等机构做技术支撑,以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做孵化落地平台,提供人才培训、技术管理、除草灭虫等技术支持和一站式保姆服务,东安太庄村成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苹果、桃等林果产业基地。
近年来,行唐县委、县政府围绕发展林果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实施了“科技兴果富农”战略。安排科技三项经费,无偿提供无公害农药、化肥、农机器械,补贴苹果套袋及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苹果产业。
在园区,有一片整理平整的田地,一棵棵小苗茁壮成长。“这是我们刚刚引进种植的皇菊花。”严浩说,发展观光旅游,特别是农业观光,要让游客有得看,而且有特色。皇菊花这个品种就非常有特色,既可以入药当茶喝,也可以赏花。但皇菊花通常开花期在11月初,这时北方天气已经寒冷,开花势必会冻死。
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必须注入科技的力量。5年来,园区聘请省农林科学院马占元技术团队、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建设技术团队等16名果树蔬菜专家,为园区提供技术指导。原省农林科学院党委书记马占元研究员,经过多年研究,研发出皇菊花新品种,花期可提前到9月初。
“这一片皇菊花有380多亩,明年与东安太庄村联合发展1000亩皇菊花的合同已基本敲定,31户农民有发展皇菊花的意向,我们的目标是将1000亩皇菊花扩展到2000亩,园区内已经规划的2100亩河滩地全部种上皇菊花。”严浩说。
“一亩皇菊花能产鲜花2000斤,烘干后的干花也有200斤。”严浩兴奋地说,明年9月初,来园区的游客就可以看到皇菊花盛开的美景了。
农业+旅游
——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杨立中认为,做现代都市型农业,需要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以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等为主体的第二产业;依托产业基础、山水特色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休闲旅游、农村电商、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7月29日上午,新乐市的几辆校车,停靠在行唐县“沙河水乡”现代农业园区户外拓展区。从车上下来一群中小学生,他们在鱼塘里抓鱼,进行拓展训练,锻炼野外生存技能,玩得非常尽兴。
“你看,园区最东边这条河,就叫‘大沙河’,所以我们这地下不缺水,‘沙河水乡’园区也是得名于此。”严浩告诉记者,鱼塘南部的这块空地,以后可作为露天草坪婚礼场所。游客到此既可以体验时尚、浪漫的草坪婚礼,又可以观赏各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如今,东安太庄村已成为“省级观光采摘果园”“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围绕打造乡村旅游,提升旅游品质,该村制定了《“沙河水乡”景区暨行唐县东安太庄乡村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进一步扩大采摘果品种植面积。目前,全村已种植苹果树、桃树、梨树和核桃树5850亩。在全县率先建起了10家农家乐,在村口建起了以住宿和餐饮为主的美丽乡村旅游接待中心。
每年10月20日左右,东安太庄村的苹果到了成熟期,来自石家庄、保定及周边县的游客,自驾来到园区,亲自体验采摘苹果的乐趣,品尝当地美味可口的农家饭。
园区(企业)建立起与农民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自园区建设起,就常年招用东安太庄、西安太庄、南安太庄、北龙岗村1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30人在园区就业。采摘、包装、运输、餐饮等季节性用工使用贫困户年达1000多人,辐射带动了周边500多户农民就近就业。
“现在我们正在加紧建设烘干房及加工车间,将对9月初开始采摘的皇菊花进行烘干、包装,深加工成系列产品,相信大家很快在市场上能够买到‘东安太’牌皇菊花茶及系列产品。”严浩憧憬道,力争把园区建设成集旅游采摘、休闲观光、垂钓餐饮、体验康养、高端有机果品生产,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省级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