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白子军 应博)走进双滦区西地镇肖店村,一排排整齐的徽派风格屋舍分列路旁,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流不息,新修的学校里传出琅琅书声……改革开放初期的肖店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集体一穷二白,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村容村貌也十分破旧。“以前我们村是没有柏油路,也没有铺砖路,下雨阴天出门一脚泥,晴天是一身土,没有像样的路。”村民肖福义回忆说。
近年来,双滦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要求,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肖店村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我们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所有路都铺上了水泥,路边都铺了地砖,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肖福义告诉笔者。
村容村貌整体发生改变后,村民生活习惯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村民肖福义家里我们看到,宽敞的庭院遍植花草。他家的两层小楼不仅外观干净整洁,里面的厨房、卫生间、暖气等设施一应俱全。为了打造美丽乡村,村里进行了五改四清,全村大多数农户从过去自家生炉子过冬转变为使用天然气取暖、做饭,费用没有增加,村里的空气净化、环境美化却大为改观,村民们乐在其中。
据了解,过去的一年里,为保证村村出成果、村村有形象,双滦区投资了1.3亿元,其中区财政投入资金1.2亿元,农业产业引导基金1000万元。共栽植各类树木16276株,花卉218平方米;完成各类房屋门楼院墙改造2233户,完成道路硬化5.53万平方米,护坝、护坡3.69万立方米;新安、维修路灯264盏,绘制文化墙4613平方米,新建村庄标识13处。同时,该区还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财政资金每年投入822万元,把双滦农村生活垃圾环卫市场化服务变成了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