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承德

让贫困户安居又乐业

——平泉市茅兰沟乡见闻

□通讯员 刘妍

一大早,家住平泉市茅兰沟乡五家村的梁申夫妇从新家出发,步行到蔬菜大棚,开始采摘黄瓜。这些顶花带刺的黄瓜被整齐地码入“冀旺牌”标准箱,运送到附近交易市场。“以前的旧房子又偏又远,出门干活很不方便。自从搬到了新家,我们能到园区干活了。”

2014年,梁申一家还住在山沟里,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一年到头,入不敷出。村里像他们这样“三无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55户、173人。如今,梁申一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家电一应俱全,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卫生院、学校、蔬菜交易市场都在附近,设施菜园区就坐落在安置小区的后面。

为了让像梁申这样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平泉市探索推广了“两区同建”工程,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同步建设,茅兰沟率先响应。自2016年起,着力打造茅兰沟五家村设施菜扶贫产业园区,并在园区附近同步建设五家村易地扶贫搬迁小区。

“想要改变五家村的现状,就必须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百姓从事高产值农业。”五家村村支书张连荣是五家村设施菜大棚的“开路先锋”。张连荣2013年带头建起了7个蔬菜大棚,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昼夜温差大的劣势成为种出脆甜黄瓜的优势,每个棚年产值超过4万元。成立了设施菜专业合作社,实现培育、生产、管理、销售一站式服务,农广校定期为农户培训,随时解疑答惑。

梁申夫妇享受了“两区同建”带来的福利,不仅住上了100平方米的新居,也彻底改变了家庭经济状况。从“失业者”变成了“创业者”,从“万元负翁”变成了“万元户”。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他们还打算再建第3个大棚。

党员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政府的政策托得住。五家村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建立惠众设施菜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完成227个设施菜大棚,借助政府搭建的“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吸纳贫困户带着可流转的土地和政策优势,进园务工赚薪金、流转土地得租金、入股合作分股金、承包大棚得现金,带领全村52户、164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茅兰沟乡作为全市“两区同建”的样板之一,将继续发展产业,让百姓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保证脱贫不返贫。在平泉,还有像梁申一样的贫困户得益于“两区同建”政策,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搭上了快速脱贫致富的列车。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建设“两区同建”小区15个,配套建设产业园区16个,安排贫困户集中搬迁185户、529人,同步搬迁非贫困户283户、954人。建设中心村42个,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2亿多元、撬动社会资金7.5亿多元,配套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直接受益群众超过6万人。

2019-01-08 ——平泉市茅兰沟乡见闻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33493.html 1 让贫困户安居又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