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

“窝囊游”视角下河北文旅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王文慧

“窝囊游”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

2025年,一种名为“窝囊游”的新兴旅行方式悄然流行。这是一种追求“最小体力消耗、最大心理舒适”的旅行模式,其核心在于剥离传统旅游的“意义绑架”,回归情绪价值与身体舒适的本质需求。“窝囊游”弱化体力挑战,以低门槛、低强度的投入换取情绪价值体验,追求烟火气与松弛感,拒绝为冗余体验付费,侧重高性价比的即时满足。对于紧邻京津、以“周末休闲”为核心卖点的河北文旅而言,“窝囊游”既契合其“近”的区位优势,也对其“美”的供给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河北文旅与“窝囊游”的适配性审视

一、先天契合点:区位与需求的精准呼应

河北“内环京津”的天然地理优势,与“窝囊游”“短距离、低消耗”的需求天然匹配,增强了对京津地区游客周边休闲型旅游的吸引力。当前,河北部分城市已在降低游客旅游精力耗费、提高旅游舒适度方面做了提前探索,如邯郸大力推动文旅与数字技术融合,构建智慧旅游平台,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数字化,并通过公交大数据调度、智慧停车小程序等技术手段,将“找路难、停车难”等体力与精力消耗降至最低;另,河北省文旅厅统筹各市文旅部门、协调交通枢纽、住宿企业,联合河北快递企业,推出“行李寄递服务”,直接呼应了“窝囊游”“解放双手、减少奔波”的核心诉求。

二、现实错位处:供给侧的短板制约

产品同质化削弱情绪体验。年轻游客既需要“躺平式”舒适,更需要“独特性”记忆点。虽然河北旅游资源丰富,张北草原、承德皇家园林、秦皇岛滨海度假、正定及邯郸的人文历史遗迹等各有特色,对京津地区及周边省份游客而言,具有多样性的吸引力,但同一城市不同景区之间的同质性会大大降低旅游城市对近距离区域游客的吸引力。例如,河北人文历史资源丰富,但“点强线弱、业态雷同”的问题一直存在,各景点之间缺乏差异化的体验设计。这种“千景一面”的困境,与“窝囊游”旅客追求的个性化满足形成矛盾。

设施精细化不足。尽管河北部分景区实现了智慧化改造,但提高游客舒适度方面的配套设施或细节适配性配套仍有欠缺。如一些县域旅游热点地,早市周边酒店的隔音性、便捷餐饮等“微舒适”设施尚未跟上,无法较好地匹配这些县级旅游热点在网络上不断攀升的搜索热度。此外,许多山地景区还缺乏“缓行步道+电梯”的分层供给,消费者仍需通过消耗体力才能登顶山峰,使得“窝囊游”的成行受限于硬件设备制约。

“窝囊游”驱动下河北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一、业态轻量化:从“重景观”到“轻体验”

“窝囊游”推动旅游供给从“景观展示”转向“场景营造”,这一趋势在河北已初显端倪,如:唐山赵庄早市已经成为“酒店搜索热门锚点”,为不愿起早但希望体验浓郁地方早市特征的游客提供了选择,整合了非遗体验与特色餐饮的邯郸回车巷,则印证了“烟火气+低消耗”的业态潜力;“核心体验+轻量化配套”组合产品已在市场出现,如景区内设置“躺平观景台”,部分县城推出“骑行+野餐”半自助套餐等旅游产品。

二、服务智慧化:技术赋能“无负担体验”

邯郸的公交大数据“驾驶舱”、河北的“一部手机游河北”平台,代表了技术适配“窝囊游”的方向。下一阶段,河北文旅智慧服务需向“预判式供给”升级:通过游客画像提前调配轮椅、充电宝等便民设备,利用定位系统推送“最近休息区”信息,帮助游客精准实现“无需求助的舒适”。

三、体验场景化:打破“景点孤岛”

“窝囊游”要求景点从“单点存在”转向“场景联动”,河北文旅已经开始在这些方面探索发力,如京津冀景区联票的推出,已实现“跨区域低负担畅游”;邯郸将21处零散景点整合为统一景区,解决了游客不断“奔波打卡” 的痛点。

河北文旅未来优化路径

一、产品差异化:锚定“情绪锚点”

河北文旅需依托自身旅游资源,深挖“历史文化+轻量化体验”的结合点,以帮助游客创造轻松舒适的旅游氛围。如:承德避暑山庄可推出“皇家园林下午茶+游船躺游”套餐;赵国古都邯郸可围绕成语IP,设计“成语解谜轻徒步”;县级市在县域旅游时,则可以“非遗手作+民宿发呆”为组合方向,打造产品,实现游客轻松舒适游逛县城的旅游目的。

二、服务精细化:补齐“微舒适”短板

河北各旅游景区可有针对性地实施“窝囊游”友好改造,如:4A级以上景区可根据实际增设“零体力观景通道”;县域旅游点可在旅游旺季时期配套提供“早市-酒店”接驳车,并在全域范围内推广“景区内行李寄存+送货到酒店”服务,推动“暖心措施”转化为游客的“口碑记忆”。

三、营销场景化:讲好“松弛感故事”

建议河北文旅发起“河北周末舒适游挑战”活动,鼓励游客分享“最省力玩法”,联动旅游达人拍摄“早市逛吃+景区躺平”vlog,让“低消耗、高愉悦”成为河北文旅的新标签,通过社交媒体打造沉浸式场景,将“窝囊游”转化为一种值得向往的生活方式,传递“来河北,不用赶景点,也能玩得尽兴”的核心理念,持续强化目的地情感共鸣与品牌记忆点。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100048)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

2025-11-13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83059.html 1 “窝囊游”视角下河北文旅发展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