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安南 解朋 朱金来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已成为激活乡村经济活力、传承乡土文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山东省阳信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古典家具+非遗工坊+文旅融合”的发展实践,提炼乡村文旅产业融合的通用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阳信县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创新节会与数字化消费场景、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旅赋能”的实践样本。同时,针对产业规划不精、配套滞后、品牌同质等问题,提出优化对策,为全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部分明确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将文旅产业融合定位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其既能将乡村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破解“空心化”难题,又能通过旅游场景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助力乡村“塑形”与“铸魂”协同推进。近年来,山东省阳信县积极探索并成功实践了“古典家具+非遗工坊+文旅融合”的民俗文化产业体系,至2024年该产业从业人员已超5万人,年交易总额突破70亿元,成效显著,具有重要的典型性与借鉴价值。本文以其为案例,系统分析其乡村文旅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旨在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乡村振兴背景下
文旅产业融合的核心发展路径
文旅产业融合并非简单的“文化+旅游”叠加,而是通过产业要素重组、主体协同、场景创新,实现“1+1>2”的增值效应。结合阳信县实践,其融合路径可概括为“根基—动能—场景—内核”四维体系,具体如下:
一、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夯实文旅融合“根基”
阳信县以水落坡镇民俗文化产业园区为核心,构建“龙头园区+产业链延伸+项目支撑”的产业集群模式,通过整合古典家具生产、展示与销售资源,打造全链条产业园区,并延伸开发新中式、欧式、美式等百余种风格家具以突破品类局限、满足多元需求;同时,积极谋划“古典家具特色小镇”“刘古良莳光村”等重点项目,划分功能区域,申报市级文旅项目并争取新增用地,推动园区由“生产型”向“产销旅一体化”转型,不仅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更为文旅融合奠定“可看、可购、可体验”的场景基础,形成“产业聚客、旅游留客”的良性循环。
二、培育多元经营主体,激活文旅融合“动能”
阳信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头雁效应”,培育鼎龙民俗、瑞鑫集团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瑞鑫集团以非遗工坊推动手工地毯产业化,年销售收入超7亿元,产品进入人民大会堂等高端场景,其项目入选国家和省级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带动就业3000余人;同时孵化中小微企业2000余家,形成“龙头做品牌、中小微做细分”的格局,并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规上企业13家,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在拓展消费场景方面,阳信创新打造“采风梨园韵・收藏水落坡・寻味阳信城”文旅品牌,整合梨花景观、古典家具与美食资源设计旅游线路,依托连续举办35届的梨花会等节庆活动形成“以节促产”闭环,并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体验”模式推动数字化消费转型,瑞鑫集团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在筑牢文化内核方面,阳信推动东路梆子活态传承,改制专业剧团并开展年度展演400余场,惠及群众20万人次;融合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学旅游,打造《三口戏箱》等文化IP微电影,通过新媒体传播形成“文化IP—旅游引流—产业增收”价值链,全面提升文旅融合竞争力。
阳信县文旅融合发展的
挑战与优化对策
阳信县文旅融合发展虽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产业规划专业性不足、产品同质化与品牌力弱、人才短缺等共性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优化对策:首先,引入专业旅游运营公司对园区进行科学分区规划,完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加快古典家具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提升游客体验和消费意愿;其次,推动企业向高端定制转型,制定地方标准,整合资源打造“阳信民俗”区域公共品牌,申报国家级非遗以提升品牌层级;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开设定向专业、邀请专家培训、设立非遗传承补贴等方式培育专业人才。阳信县的实践表明,通过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创新消费场景、深挖文化价值,可实现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其路径具有可复制性,为资源型乡村实现“产业增收、文化传承、农民致富”的乡村振兴目标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昌和,彭婧.对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6,(06):23-27.
[2]李昳,王文博.福建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和优化路径[J].理论观察,2025,(01):101-106.
[3]胡优玄.基于数字技术赋能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22,(01):182-184.
(作者单位:曹安南,中共阳信县委党校;解朋,阳信县文化和旅游局;朱金来,阳信县温店镇人民政府,山东 滨州251800)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