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丽
恩格斯在讲到如何学习《资本论》时说:“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阅读此类著作的方法和意义。深入且系统地推动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进而指导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是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精神沃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是具有恒久价值的伟大作品,是人类思想成就的标志性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面对挫折时的坚韧精神,能够涵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
2023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包括导论和八章的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我们在推动大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章节和经典篇章相结合,以经典文章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
比如,毛泽东思想部分,第一章第一节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要突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重点推荐学生阅读《矛盾论》《实践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文章,向学生讲清楚这些文章的内在关联、形成背景、主要内容、意义价值。这些文章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趋于成熟。
毛泽东思想第一章的重点是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反对本本主义》;第二章的重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第四章的重点是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课程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既要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全面的、系统地掌握,还需要学生对相关理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开课之初,任课教师即做好经典阅读的任务安排,包括阅读的篇目、阅读的进度、阅读的平台、阅读的组织、阅读的成果要求、阅读成果的展示方式、阅读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等。教师除了布置阅读任务外,还要不定期参与学生的阅读过程,包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讲解原著难点、理论答疑,对有些关于马克思理论的歪曲或误解进行纠正,确保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的方向和阅读的质量,实现经典阅读环节与教学目标的高度融合。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能够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筑牢根基
邓小平说,要让马克思主义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遵循“不丢老祖宗,又要说新话”的原则。“不丢老祖宗”要求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传承其核心精神;“又要说新话”,要求我们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去说我们这个时代感兴趣的话,去说解决我们这个时代问题的话,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话语体系来阐述马克思主义。
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邓小平理论部分,要讲清楚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就要讲清楚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内容对毛泽东思想有巨大的借鉴和突破。讲授第六章邓小平理论要和第四章“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相结合,重点推荐学生阅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南方谈话: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关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要结合毛泽东提出的两步走发展战略来讲;关于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要结合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来讲;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结合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来讲;关于“一国两制”要结合毛泽东提出的“一纲四目”来讲;关于现代化思想要结合毛泽东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思想来讲,等等。
在讲到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思想的时候可以拓展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点,讲清楚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关于现代化理解的背景、关于现代化理解的相同点、关于现代化概念的发展创新和西方关于现代化的异同点。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要推荐学生阅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学生会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搞清楚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我们在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既要满怀信心又要认真谨慎地完成几代中国人的宏伟理想。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必须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筑牢理论根基,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需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学到底”
毛泽东说:“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需要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与执着,将“学到底”的精神贯穿始终。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秉持钻研的精神至关重要。
首先,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通读与精读有机结合,尤其要注重有针对性地精读部分经典著作。对于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涉猎经典。对于广大普通大学生来说,若想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精读必不可少,要精读马克思主义最基本、最主要的经典著作。毛泽东曾经鉴于全党理论水平比较低,建议全党选读、精读几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邓小平也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少而精,要管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年级差异,结合各阶段的学习任务与特点,每学年推荐2—3本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经常读、反复读,促使他们吃透著作精神,真正将理论内化于心。
其次,面对部分同学以“没时间”为借口逃避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现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毛泽东提出的“挤”和“钻”这两个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挤”能够破解时间不足的难题,提醒我们要善于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合理规划时间,主动创造学习机会;“钻”则是应对阅读困难的良方,鼓励我们在遇到看不懂的内容时,不轻易放弃,而是深入钻研、反复思考,直至理解其中的奥秘。
再次,阅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贵在持之以恒。部分大学生在阅读经典著作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切不可因此产生畏难情绪。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说: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阅读经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毛泽东还说,当正面理解存在困难时,就像打仗一样,“用旁袭侧击,四面包围,把它孤立起来,这样就容易把它攻下”。大学生可以从侧面或相关领域入手,先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实现对经典著作的深入理解。
唯有以“学到底”的决心和毅力,深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筑牢思想根基,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进,书写属于当代青年的壮丽篇章。
[本文系嘉应学院2021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思政课程育人效果提升研究与实践——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思政课的视角》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梅州51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