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彪 朱思慧
“杭州六小龙”,即深度求索(DeepSeek)、游戏科学、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和云深处科技这6家企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游戏等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杭州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学习借鉴“杭州六小龙”成功出圈的科技路径,对于促进河北省新质生产力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破解河北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到适合河北特色的发展路径。
科技创新:打好“政府宏观企业微观”组合拳
在政府统筹上,加大科技保障力度。要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权益保护、收益分配、创新投入等方面持续发力,把政策改革的“含金量”转化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统筹发挥好政府宏观战略导向与企业微观创新主体作用,坚持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让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有序向企业集聚,加强由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攻关出更多“个性”成果,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走稳“务实路”,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有效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发展思路上,聚合资源赋能科技创新。围绕全省重点领域重大需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调发展,推进河北与京津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多种合作模式。统筹推进京津冀区域创新均衡发展。制定创新优惠政策,释放科技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学习借鉴深度求索在大模型研发过程中,与高校AI研究团队密切合作的做法,共同开展算法优化、模型训练等方面的研究,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探索建立联合基金、协同攻关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和模式,把社会资源更多地引导到科技创新上。围绕产业集聚区和河北特色主导产业,栽好靶向育才的“有心花”,遍插招揽人才的“无心柳”,育稳尊重人才的“真心苗”,在发挥人才作用上做足文章。要精心育才,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精准滴灌”“靶向施策”,紧盯战略科技人才,细培产业领军人才,厚植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大批“一招鲜”专家与“全能通”高手。
产业升级:跑稳“破立并举一体推进”新赛道
在细分赛道上,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积极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应当前瞻部署细分赛道,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方面要坚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增长点、推动新动能见实效。另一方面要落实好适度原则和循序渐进,等待发展条件具备和时机成熟,紧抓传统产业升级,积极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
在供给平台上,提升科技创新有效供给。一是“承天接地”。积极与国家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建好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的工作机制,引导高校、科研单位的研发活动和产业发展“无缝对接”。二是“顶天立地”。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大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在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区域创新格局等重大问题上做好战略储备,推动科技创新全面融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不断增强科技工作的全局性和前瞻性。三是“铺天盖地”。重视加强普惠性和精准性的政策供给,以实施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行动计划为抓手,落实企业新增研发费用奖补、发放科技创新券等政策,抓好成果转化等重点政策的互联互通和落实落地。四是“开天辟地”。采取请进来谈、走出去商等方式,加强协同创新项目的落地。
出圈路径:在产业布局上找准发展着力点
杭州的营商环境在政策支持、创新生态、市场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为“六小龙”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政策支持体系上,杭州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和项目资助等,直接降低了“六小龙”企业的运营成本,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使其能够将更多资源投入技术研发和创新中。沟通联系和对接,促进一批研发平台、科技型企业、先进科技成果、创新团队及高层次科技人才来冀落地,在优势互补和互利合作中实现创新发展。
人才集聚:引育留用激发“政策人才双向奔赴”新图景
在引才通道上,立体绘就引才“画像”。给怀才者与岗位“牵线搭桥”,让求才者精准实现“引才以需、引而能用”的目标,提高引才质量和效率。在人才汇聚上,因地制宜开动“引擎”。以“求贤若渴”的诚意制定出台人才回乡创业项目资助、安居保障、子女教育医疗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构筑区域性政策引才的“个性”优势,深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沃土,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在人才使用上,强化政策资金“落实”。在干事创业中要永葆“闯”的姿态、“创”的劲头、“实”的作风,发扬“钉钉子”精神,争做本职业的“行家里手”,竭尽毕生所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护航新质生产力之花。
成果转化:打通新机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
在成果转化上,建立转移转化直通机制。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着眼于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集中攻关。探索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价值化发展、数字治理科学化,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期激励,加速科技成果转移和技术转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在思想认识方面做到观念疏通,梳理一个关系,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建好一个共享研发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出资、出人、出技术,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借鉴学习杭州之江实验室与阿里巴巴共建的智能计算研究院,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动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化应用。始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抱有足够的客观理性和谦卑敬畏,政府应持续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富的舆论氛围,提供有利于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的制度供给。
加强民营企业引导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开展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争创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新产品、争创名优名牌。坚持“非禁即入”和“本地企业与引进企业享受同等政策待遇”的原则,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培植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项目支持:2025年度河北省科协决策咨询调研课题(重点)“学习借鉴杭州‘六小龙’科技出圈路径赋能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06-25-003-009),2024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河北省乡村数字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ZD202420)】
(作者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投稿邮箱:hbjjrbl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