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 徐传运 冉瑞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区域创新体系最灵敏的“神经末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传统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错位、校企协同“两张皮”等顽疾,制约着大批高质量工程师、设计师、管理者的涌现。重庆师范大学ICDIO课题组以“产学研赛”协同联动为抓手,在数智经济浪潮中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协同逻辑:从“知识本位”到“技能本位”
地方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95%以上,却常被企业诟病“最难找到合适人才”。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教学重讲授、轻实践。因此,课题组提出“产学研赛”协同联动的核心理念:
价值驱动: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把企业真实需求转化为教学任务单;
生态支撑:课程—项目—产业闭环,打通校内校外人才培养资源;
技能进阶:打造ICDIO(即逆向“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分层团队,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螺旋式跃迁。
四维联动:把产业搬进课堂
产业为要:坚持“产业需求清单=人才培养清单=教学清单”,ICDIO实验室多年与建筑、金融等行业的一线企业保持深度合作,导入多项真实项目,形成“企业出题—师生答题—市场阅卷”闭环。
科研赋能:依托“类脑认知计算”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实现“科研—教学—产业”同频共振,把论文写进代码里。
教学革新:内容模块化,课程高内聚、低耦合,以国产化大模型为纽带,将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网络原理等基础理论“零存整取”式嵌入项目情境,构建“核心+拓展”动态知识图谱;案例特色化,深度结合重庆“智造重镇”底色,开发本地轻量化模型与云端大模型双栈案例,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定制差异化实训包;平台数智化,聚合20余种对话模型与API,打造“一站式实验实训平台”,学习行为数据100%留校内,保障数据主权,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竞赛牵引:构建“校赛—省赛—国赛—国际赛”四级通道;近三年实验室本科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十余项、省部级百余项,赛事成果直接落地3项校企联合攻关课题。2023级本科生研发的“机制砂智能检测系统”脱胎于建筑项目实际需求,成为学校首个进入挑战杯国赛的作品,团队成员来自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大学等高校,由软件工程、智能科学、教育技术、工业设计等专业学生混编而成,打破学校、专业壁垒,构筑地方高校研发小联盟。
机制保障:让协同创新“长牙齿”
需求牵引:每年9月,合作企业集中发布来自一线的产品需求,课题组教师随即对需求进行“翻译”与分层拆解,形成面向不同专业的研发任务包;到次年1月,这些任务包被整体嵌入实验室培养方案,实现“企业出题—教师析题—学生破题”的无缝衔接。
交叉融合:通过“项目制+平台制”双轮驱动,彻底打破学院、学科、校企之间的“围墙”。教师按项目需求混编成跨学科导师团,学生跨年级、跨专业自由组队,形成“教师混编、学生混层”的柔性组织;同一项目里,电子、软件、商科学生同席攻关,校企导师同室办公,真正实现“问题在哪里,团队就动态重组到哪里”。
数字赋能: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与数字孪生课堂,学生在云端即可完成高危、高耗、高成本的实验场景演练;平台上线后,实践教学耗材与设备折旧成本下降60%,而实验覆盖面、可重复性和创新迭代速度提升45%,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无边界”的实践教学范式。
评价改革:课题组形成“企业导师+行业专家+督导教师”三方评价共同体,共同制定“过程表现+成果水平+市场潜力”三维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同时反馈给企业人力资源库,优秀项目团队可获企业“直签”机会,实现学业、创业、就业一体化贯通。
实践成效:让“盆景”变“风景”
就业能力显著提升:实验室本科生毕业即能胜任企业核心开发岗位的比例从2021年的42%跃升至2024年的87%;用人单位的二次培训周期也从平均6个月大幅压缩至6周,显著降低了企业人力成本,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高效对接。
创新成果持续产出:近三年,实验室本科生深度参与企业真实项目26项,其中8项被纳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形成了“做中学、研中创”的良性循环。
模式复制推广:本成果已推广至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地方高校,各校结合自身特色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平台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了“一地一策、校校联动”的良性扩散格局。
结语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课题组多年实践表明,只要锚定国家战略、区域需求和学校特色,充分发挥“产学研赛”协同联动效应,地方高校完全可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本文系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大项目(25102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253089);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223157)]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