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能 金融 刘麦棋
要素市场化是推动改革开放向深水区挺进的关键任务。资本作为市场要素的主要构成,其市场化流动的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的效率,更是活化地区经济发展动力源。作为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合肥市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产融结合、共享让利的复合型资本要素配置体系,实现了资本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资本要素的高效集聚与市场化流动,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形成了资本要素市场化流动的合肥经验。
政府引导构建起合肥资本要素高效集聚与流动的体系
合肥市成立政府引导基金,通过联合社会资本,形成覆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等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选择,有效促进了资本要素的集聚与高效配置。截至2024年末,合肥市属平台公司主导和参与基金总认缴规模近260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超1800个,投资金额超1300亿元,87家投资企业成功上市或并购上市。政府引导基金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始终坚持精准定位、科学决策,通过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结合地方实际,选取具有战略意义和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以京东方项目为例,合肥市政府通过国有资本投资,成功吸引了包括驱动芯片、基板玻璃等在内的上百家上下游企业落地合肥,形成了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这种“以投带引”的模式促进了资本要素的高效流动,也推动了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市场运作促成合肥国有资本引领社会资金聚焦战新产业
合肥明确了投资方向和重点领域,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引导基金不仅为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它们发挥了杠杆作用和靶向作用,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的跟进。合肥的投资逻辑并非“广撒网”,而是基于本地科研优势和产业基础,选择技术门槛高、产业链长、国家战略急需的领域。国资初期投入承担了企业早期高风险,待技术突破或产能爬坡后,社会资本迅速涌入,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项目均是“投资—培育—退出—再投资”良性循环的具体案例。
产融结合推动金融产品与合肥产业成长各阶段相耦合
合肥市政府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战新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针对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合肥市推出了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工具和青创贷、科技星火贷等债权投资工具,为初创企业、早期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针对成长期企业扩大生产、技术研发的需求,合肥市提供了并购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二次许可融资贷等多元化融资方式;针对成熟期企业上市融资的需求,合肥市则加强了与证券交易所的合作,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产融结合还促进了合肥金融业的繁荣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支撑力度。
共享让利驱动合肥产业增长红利广泛惠及社会主体
共享让利是合肥资本要素市场化的重要驱动力量,其核心在于通过政府与经营主体的合作共赢,将产业增长带来的红利更多地通过一定形式让利给企业和社会资本,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比如,对于科技型初创企业,根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不同阶段,灵活采取财政资金“拨转投、债转股、股转债”等方式进行投入和转化,让利于科研团队。以国有资本为主导,支撑科创团队跨越科学研究到商业化的“魔川—死谷—达尔文海”,将高新技术转化的风险由国有资本承担与化解,再通过国有资本的杠杆效应,引领社会资本进入快速成长的行业和企业,进而让社会资本更多地享受回报。在合肥国有资本领投的过程中,遵循“不谋求控股权、产业向好发展后及时退出,再投入下一个项目”的基本路径,在将产业迭代升级发展的红利共享的同时,也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与做强。
合肥市以国有资本引领为核心模式的资本运作支撑了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位,也为其他地区资本要素市场化流动提供了合肥经验:一是精准定位与科学决策机制。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始终坚持精准定位、科学决策。通过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结合地方实际,选取具有战略意义和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建立了严格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机制,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市场化运作与激励机制,强调市场化运作与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政府引导基金在运作过程中,培养了一支既懂产业、又懂投资的专业化投资团队,服务于政府部门、平台公司和产业基金。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投资成功、带动效应显著的项目和管理团队给予奖励和表彰,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了资本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三是构建循环发展模式,注重退出机制与资本的滚动。政府引导基金在投资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后,通过股权转让、企业回购等方式实现退出,并将回收的资金继续投入新的项目中,形成资本循环发展的良好局面。这种退出机制不仅能够保障政府资金的安全和收益,还促进了资本要素的持续流动和高效配置。
[本文系基金项目:安徽省省市领导圈定课题《推进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研究(SQKT202501)》]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