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深度

河北:候鸟见证生态红利

近年来,在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中,河北通过多方面举措,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为候鸟营造了优质的栖息环境,收获了丰厚的生态红利。

河北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其中,白洋淀堪称典范。据了解,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白洋淀水质已得到有效净化,清澈的湖水重新荡漾在华北大地。截至2024年12月7日,白洋淀野生鸟类增加至287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8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1种。彩鹮、青头潜鸭等多种珍稀鸟类,纷纷选择在白洋淀“安家落户”。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河北多地凭借丰富的候鸟资源,成为远近闻名的候鸟栖息地和观鸟胜地,生态旅游蓬勃兴起。

享有“京津冀最美湿地”美誉的衡水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重要驿站,迄今观测记录到鸟类335种。近年来,衡水大力发展观鸟经济,建成“云上观鸟”系统,发布全省首份观鸟地图,开发四季观鸟研学课程,打造衡水湖飞鸟野训放飞基地,打造京津衡首个研学旅游专列。2024衡水湖国际观鸟节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鸟类专家、摄影家、游客等逾500人来此观鸟、拍鸟。

今年5月10日,京津冀晋爱鸟、护鸟、观鸟活动暨第四届北戴河观鸟季活动启动。秦皇岛是世界四大观鸟胜地之一,有中国观鸟之都的美誉。近年来,该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得到显著改善,经停、繁殖的候鸟数量和种类逐年稳定上升。

2025-08-19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8049.html 1 河北:候鸟见证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