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8月8日推出第二十一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共话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封关运作后会有“三变”“三不变”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司副司长蔡平表示,随着全岛封关运作的深入推进,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影响将不断显现。总体看,会有“三变”“三不变”。
据介绍,全岛封关运作后,将带来三个“变化”:一是企业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零关税”商品范围将大幅增加,货物进出口管理将进一步放宽,企业进口成本降低,将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二是人们工作生活将更加便利多元。个人可以购买到更多丰富的免税品,也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三是政府管理服务将更加精准高效。“一线”管理环节大幅减少,“二线”借助智能化手段精准施策,整体管理服务效率将显著提升。
蔡平表示,全岛封关运作,也会有三个“不变”:一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方向不会变。封关不是封岛,而是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迈进,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二是与内地的便捷往来不会变。人员进出将按现行规定管理,不需要办理额外证件。对需要监管的货物,也将采取多种便利化举措;三是坚守安全的底线不会变。封关政策实施过程中,将始终坚持同步防范重大风险,确保海南自贸港建设方向正确、健康发展。
财政部:“零关税”政策将覆盖更多商品、惠及更多经营主体
财政部关税司副司长吴京芳表示,全岛封关后,享惠主体可进口更多的“零关税”商品,更多经营主体可享受“零关税”政策。
她表示,这次全岛封关运作,财政部牵头制定了货物进出“一线”“二线”及在岛内流通的税收政策,以及海南自贸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准备全岛封关运作之日起施行。届时,现有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产设备等3项进口“零关税”政策将纳入封关后的货物税收政策一并实施。这样,就基本确立了海南自贸港进口“零关税”制度体系。
目前的“零关税”政策,仅允许在海南自贸港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事业单位作为享惠主体。全岛封关后,享惠主体将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享惠主体可进口更多的“零关税”商品。全岛封关后,“零关税”商品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零关税”商品范围由约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享惠主体之间的货物流转将更加便利。全岛封关后,“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在享惠主体间,可以免进口税收流转。
商务部:发力推动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
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副司长蒋子军表示,将从三方面发力,全力支持海南自贸港朝着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这一目标不断努力,推动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
持续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将支持海南自贸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扩大市场开放、市场公平竞争等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发挥开放平台叠加优势。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同时,商务部将继续支持海南做强各类开放平台,包括海南全岛自贸试验区、全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持续放大“1+1>2”的叠加效应,更好释放政策制度红利,形成更多改革开放成果。
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将结合海南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重点产业,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支持海南补链延链强链,进一步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吸引产业集聚,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海关总署:抓实风险防控 提升通关效率
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副司长杜朝新表示,海关总署将重点从三方面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切实推进海南自贸港各项政策制度落地见效。
首先要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政策实施和风险防控,健全“早发现、早处置”机制,充分利用封关前的“窗口期”,在“零关税”、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单项模拟测试等实战化演练中及时查漏补短;其次要推动协同共管,与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合作,建立享惠主体资质备案、运营管理、违规处置、联合惩戒等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实施前推后移式管理,降低“二线口岸”监管压力;另外,还要在口岸通关领域广泛运用智能手段,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建立以货物风险分类、企业信用分级的精准管理模式,强化“一线”进出境环节安全准入监管,持续提升“二线口岸”通行便利水平,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据杜朝新介绍,封关后,海关将在海南自贸港全域范围内实施径予放行。相比现行进口货物在入“一线”时填进口报关单,需要申报105项数据,全岛封关后,对径予放行的不涉证、不涉检的“零关税”货物和保税货物,可以简化申报数据到33项,企业仅需填报必要的货物信息,大大提升了通关效率和便利性。(记者魏玉坤、申铖、张晓洁、谢希瑶、邹多为)
(据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