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腾 张敏 郑兴华 李明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保障,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为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国家出台《关于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等政策文件,均把退役军人列为乡村人才的重要来源,收效良好。但是,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部分退役军人在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表现出“能力不足”的问题,就需要终身教育进行赋能,实现退役军人“劳动能力的质的提升”。乡村人才振兴与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互动共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探索乡村人才振兴与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耦合机理是落实党和国家乡村全面振兴政策的生动实践。
价值上的互利共赢
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层目标是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是多维度的提升。经济层面,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社会层面,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文化层面,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层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组织层面,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无论哪个维度,都需要高素质人才去实践。随着《关于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会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因此,如何提升退役军人在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的能力且持续发力成为时代的新命题。而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是为退役军人提供一生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突破“二次就业壁垒”,找到与自身特质匹配的发展赛道。可以说,乡村人才振兴与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具有价值上的互利共赢。首先,退役军人军旅生涯不同,其退役后的需求就不一样,终身教育体系的一大核心就是帮助退役军人对接需求,确保想留乡村的退役军人有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其次,学习成果的无缝衔接,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学分银行制度将服役期间的技能进行记录,然后通过培训将相关技能进行转化,如:服役期间锤炼出的纪律意识、执行力、应急处突能力和奉献精神,可以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管理能力、执行能力。最后,我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农业也在快速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革新,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可以为退役军人提供持续学习支持,使得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永不落伍,成为乡村产业的带头人,带领更多的“新农人”致富。
资源上的互补共成
乡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实践场景,就像一个立体化的教育系统,可以为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实践基地,例如:北京怀柔区的 “退役军人乡村振兴实训基地”、东北黑土地的规模化玉米种植基地、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等。这些实践资源丰富了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的内容,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通过沉浸式教学让退役军人把学习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解决了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退役军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构建了适合当下的动态的知识体系,培养了退役军人复合型思维。这些正是乡村资源赋予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的独特价值。与此同时,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的资源推动了乡村人才振兴。配套的政策体系、丰富的课程架构、全面的技能培训资源能够提升退役军人的综合素质。从政策资源来看,政府在推动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过程中出台一系列政策,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有一定的耦合性,助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从课程架构来看,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构成的四位一体教育架构可以满足退役军人的需求,从纵向方面为退役军人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从全面的技能培训资源来看,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涵盖的培训资源丰富,聚焦新知识、新技能、新法规,帮助退役军人完善知识体系,进而满足现代农村治理的要求。可以说,乡村人才振兴与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互补共成,互相注入新活力。未来,应加快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与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双赢。
演进的互动共存
随着乡村人才振兴与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实践的深入,其内涵关系也在不断演进,在演进的过程中出现新的耦合关系。首先,乡村人才振兴为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乡村人才振兴的要求推动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体系动态演进,促进退役军人终身教育现代化与乡土化共生,丰富退役军人终身教育的教育内容。尽管退役军人终身教育在国家终身教育体系下得到发展,但是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已然表现出不协调的一面,乡村人才振兴必然带来退役军人终身教育系统性改变,教育对象向退役军人全覆盖,教育空间全面面向农村,使得更多的退役军人留在乡村,解决退役军人“不想留”“留不住”的问题。退役军人终身教育也会不间断地为乡村人才振兴产生价值。技术层面,退役军人通过持续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智慧农业操作培训、乡村治理培训等,使得退役军人始终能站在乡村振兴的前沿,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发展。思维层面,退役军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经验型”人才,但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创新型人才,通过终身教育退役军人可以接触前沿的理念,不断向“创新型”人才转变,进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活力。资源整合方面,重生教育过程中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交流的平台,打破了乡村人才“孤岛效应”。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退役军人终身教育对乡村人才振兴产生的价值呈多维化,一方面可以让退役军人在投身乡村振兴过程中产生归属感;另一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系山西省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大专项研究课题“退役军人终身教育助力山西乡村振兴路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XZSJY25072,主持人:李腾)]
(作者单位:李腾、张敏、郑兴华,太原工业学院;李明,文水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