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山 陶珊珊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岗课赛证”融合模式的深入推广,高职茶艺专业教学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岗课赛证”相融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岗定课、课证融合、课赛互补、以赛促建”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显示出重要价值,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这不仅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还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对此,本文对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茶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路径展开探索。
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现状和学生综合发展需要,落实“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高职茶艺专业主要是培养社会所需的茶艺相关职业技能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未来的职业生涯道路方向。因此,高职茶艺专业教师应积极探索基于“岗课赛证”的课程体系改革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
“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与内在逻辑
“岗”“课”“赛”“证”这四个要素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首先,“岗”——企业岗位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其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习、实训,有利于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为专业技能。
其次,“课”——专业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这是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的前提,也是未来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后,“赛”——职业技能大赛不但可以为学生实操能力、职业意识等的进一步提高创造条件,而且大赛中所确定的职业标杆(如新理念、新技能等)也能为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指明方向。
最后,“证”——职业资格证书具有权威性,它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有力凭证。学生在考相关证书时,可以实现对自身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检验,有利于为后续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指明针对性方向。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
茶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高效结合
“岗课赛证”模式下,茶艺专业教学改革以消除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为目标,并将岗位实训、课堂教学、专业竞赛、考取技能等级证书等作为手段,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不但可以在教室里学到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把所学到的茶艺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且通过茶艺技能竞赛可以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效果,也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随着“岗课赛证”教学模式的推行,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学生对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茶艺知识与技能运用在各个工作情境中并解决不同的问题,能够更好地认识了解业界的规则,增强专业素养与意识,提升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能力,并可通过参加各项茶艺技能比赛,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精神,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
茶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路径
一、深入开展岗位需求调研,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组织专业的师资队伍深入到茶馆、茶艺培训学校、茶业公司、茶文化传播公司等企业一线,通过与一线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了解不同的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责任、所需技能以及职业发展岗位。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不同行业企业对茶艺专业人才的要求、行业企业需求反馈的意见等大量的一手数据来研判行业的知识、技能、能力发展需求,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满足行业企事业单位用工、满足就业,达成与行业密切契合,面向行业精准的岗位要求、技能水平等职业能力目标,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职业发展素质培养与教学内容,解决毕业生就业行业、职业保持灵活变动的行业适应素质与技能人才。
二、重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岗位紧密衔接
脱离原有的学科制课程结构模式,以茶艺师等岗位的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如将课程设置分为识茶辨茶与茶艺技艺训练、茶艺表演与创新实践、茶馆服务与管理技能实训三个模块,在识茶辨茶与茶艺技艺实训课程中进行市场各类茶叶的辨识、挑选以及茶叶的品鉴技法等茶叶市场实际岗位应知应会的实训;在茶艺表演与创新实训课程中,严格按照茶艺师岗位泡饮技法、茶器具泡饮的操作规范等设计。还可以将行业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充分发挥项目功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对即将面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与胜任能力。
三、融入技能竞赛元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将各级各类的茶艺技能竞赛的标准、内容及要求等融入日常教学。如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茶艺赛项中要求的比赛标准、赛项内容作为其教学标准、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茶艺表演课教学中,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茶艺赛项评分标准中要求的茶艺、自创茶艺为评分标准,对学生在茶艺表演中的动作、创意设计、舞台表达等进行规范的指导,规定性地做到有章可循。通过开展在校内的茶艺技能竞赛,创设真实竞赛比赛情景,参与并训练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赛意识,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校外各级竞赛活动,通过参加竞赛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及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比赛完毕后,及时总结竞赛经验,将竞赛中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等及时融入课程教学,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推进课证融通,提升学生职业资格获取率
根据茶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如根据课程设置调整要求设置初级、中级、高级茶艺师职业资格考试所要求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包括茶叶基础知识、茶艺服务规范、茶艺创新等。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点分解落实到对应课程的教学中,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证书的考核要求来进行,同时还可以通过协调相应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为学生进行考证服务,由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织考前辅导、培训,组织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及要求,提升学生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取证率,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学生毕业时不仅取得学历证书,还能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一体化”。
结语
总而言之,“岗课赛证”融合模式为高职茶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深入开展岗位需求调研,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重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岗位紧密衔接;融入技能竞赛元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进课证融通,提升学生职业资格获取率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改革有效实施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推动茶艺行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艳玲.“课证融通、学训一体、赛创同步”的《茶艺与茶道》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福建茶叶,2025,47(04):106-108.
[2]汪婷.“岗课赛证”互融下《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公关世界,2023,(01):101-103.
[3]焦巧.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以《茶艺服务实训》教材开发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6):61-66.
[4]叶晨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的技工院校《茶艺师》教学模式初探[J].精品,2021(11):74-74.
[5]黄璐璐.中职学生茶艺技能竞赛主题茶艺作品创编探析——以《青春"慢"时光》为例[J].长江丛刊,2022(18):62-64.
[本文系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项目资助(Hnjg2023-225)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茶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572000)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