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书芳
本论文围绕综合材料绘画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通过创设主题情境增强代入感,采用游戏化教学提升参与兴趣,实施分层指导满足个体发展需求,结合家园协作延伸学习效果,提出将综合材料绘画融入学前美术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幼儿园教学案例为实证基础,验证这些策略能有效激发幼儿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其材料探索与创意表达能力,同时促进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研究结果为优化学前美术教学体系提供了可行参考,后续需进一步关注材料选择标准与教师指导策略的完善,推动学前美术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学前美术教育;应用策略
在学前教育时期,美术教育对幼儿审美素养、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育具有关键作用。综合材料绘画凭借多样的材质与别具一格的表现形态,突破了传统绘画工具与材料的限制,为幼儿开拓出更为宽广的创作天地。这种开放式的艺术样式允许幼儿自主探究不同材料的特性,诸如纸张、布料、自然物等,进而培育其感知觉与动手实践能力。把综合材料绘画融入学前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唤起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也可推动幼儿多元智能的成长。借助组合不同材料,幼儿能更直接地领会色彩、形状及空间关联,从而增强艺术表现水平。除此之外,综合材料绘画倡导个性化表达,有益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自信心。不过,当前综合材料绘画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仍面临不少问题,像材料遴选欠妥、教学手段单一等情况。本文意在探寻切实有效的应用策略,用以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前美术教育的品质。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在学前美术教学领域,情境营造是调动幼儿创作热情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依据多元的教学主题,搭建对应的教学情境,引领幼儿在情境中感知与体会,进而引发其运用综合材料开展绘画创作的意愿[1]。
例如,在“秋日的童话”主题教学里,教师预先在教室陈列大量秋季元素,如飘舞的枫叶、干枯的枝条、松果等,同步播放舒缓的秋日背景乐曲,构建出浓厚的秋日气息。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件的色泽、形态与肌理,启发幼儿思索如何借助这些自然素材表现秋季韵味。幼儿踊跃展开想象,有的用枫叶拼贴出秋日的乔木,有的将松果改造成小刺猬造型,还有的把树枝与彩纸搭配,制作出别具一格的秋景图。通过营造此类情境,幼儿得以更真切地体会主题内涵,自发投身于综合材料绘画创作过程,切实增强了其创作热情与参与积极性。
游戏化教学,提升幼儿参与度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将游戏融入综合材料绘画教学中,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创作,大大提升幼儿的参与度。
以“材料大冒险”游戏为例,教师将各种综合材料,如废旧报纸、彩色毛线、纽扣、瓶盖等放置在不同的区域,设置成“材料宝藏库”。幼儿被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幼儿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从“材料宝藏库”中选取材料,并根据抽到的主题卡片进行绘画创作。比如,抽到“神秘城堡”主题卡片的小组,幼儿用废旧纸箱搭建城堡的主体,用彩色毛线装饰城墙,用纽扣制作城堡的窗户,用瓶盖当作城堡的塔楼。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积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创意,利用不同材料完成了独特的城堡作品。游戏化教学使综合材料绘画不再枯燥,幼儿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升了对综合材料绘画的参与热情。
分层指导,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
每位幼儿在美术学习领域的能力与兴趣均呈现个体差异,在综合材料绘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采取分层教学策略,依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与个性特质,提供阶梯式指导与差异化支持,以契合幼儿的个性化成长需求[2]。
针对绘画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的幼儿,教师可从简易的材料搭配与基础绘画技法切入,给予高频次的鼓励与细化指导。例如,在“绚丽的花朵”创作环节中,教师指导此类幼儿先运用彩色卡纸裁剪花瓣轮廓,继而用胶棒将花瓣固定于画纸基底,再以彩铅勾勒叶片与茎秆线条。创作过程中,教师持续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逐步培植其艺术自信。而对于绘画技艺娴熟、创意突出的幼儿,教师则设计更具探索性的创作任务并提供多元材料选择,激励其突破常规表现方式与材料组合形式。例如,在同类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这类幼儿尝试运用皱纹纸塑造立体花型,采用麻绳编织茎秆结构,再缀以亮片等装饰元素,打造兼具空间层次与艺术美感的作品。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不同能力层级的幼儿均能在综合材料绘画领域实现技能提升与艺术成长。
家园合作,拓展幼儿创作空间
学前美术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家庭力量的支持与协同,构建家园共育模式,既能拓宽幼儿的艺术创作场域,又能促使综合材料绘画活动从园所向家庭延伸。
教师可周期性举办亲子共创活动,邀约家长与幼儿携手完成艺术创作。例如,在“温馨家园”主题亲子工作坊中,教师预先通过家长信或线上平台向家庭传递活动方案与材料清单,倡议家长协同幼儿搜集生活废弃物,如纸箱、旧衣料、废弃瓶罐等。活动当日,家长与幼儿分工协作,利用纸箱搭建房屋框架,采用布艺拼贴装饰室内空间,借助塑料瓶改造家具模型。这种协同创作模式不仅强化了亲子情感联结,更使家长直观感知综合材料绘画对儿童发展的教育价值。与此同时,教师可通过班级群组、成长档案册等渠道,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艺术创作成果与学习轨迹,引导家长在家中营造创意环境,储备多样化的创作素材,支持幼儿持续探索综合材料绘画。例如,部分家长受此启发,在家中开辟专属艺术角,配置废旧物料与绘画工具,使孩子能随时进行自由创作,切实拓展了幼儿的艺术表现空间[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材料绘画对学前美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教学中采用情境创设、趣味互动、差异化指导和家校协同等方式,既能发挥材料多样性优势,又能培养幼儿艺术兴趣与综合能力。具体实施中,情境创设增强学习代入感,游戏形式提升课堂参与,分层教学适应个体差异,家校合作延伸教育效果。教师需结合幼儿发展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优选安全多样的创作材料,鼓励个性化艺术表达。同时应强化师资培训,完善教学体系。未来需深化理论研究,推动学前美术教育向更科学化、创新化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恩慧.浅析综合材料绘画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新美域,2022,(05):145-147.
[2]齐欣.综合材料在学前教育美术活动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1,(15):142-143.
[3]邹尚辉.综合材料绘画在学前美术中的实践探究[J].艺术评鉴,2020,(09):152-153.
(作者单位: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