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新光
从7月10日开始,河北进入主汛期。省气象台预报,预计未来一周,除7月13日和16日全省大部没有降水以外,其他时间段都有雷雨天气出现。
根据水利部和省水文中心最新气象形势分析,河北局部极端天气可能频发,海河流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为应对主汛期,河北省水利部门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工作目标,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做好各类应急预案,织密防汛安全网,筑牢防汛安全堤,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库作为水网建设的重要节点,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防洪预案要求,在主汛期前水库的水位应该降到水库汛限水位以下。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全省19座大型水库在主汛期前全部降至汛限水位以下,为迎战主汛期暴雨洪水留出了防洪库容。
“截至7月9日8时,黄壁庄水库水位113.13米,低于汛限水位0.45米。”省水务中心黄壁庄水库事务中心副主任安正刚介绍,今年,黄壁庄水库增设水库矩阵管理系统,实现对上游流域站点降雨数据的实时监测,进行洪水预报,及时制定应急抢险方案。
7月9日上午,冒着滂沱大雨,在黄壁庄水库,省水务中心举行“2025年度岗南、黄壁庄水库防汛综合演练”,对洪水预报、调度会商、泄洪预警、闸门启闭、工程巡查、物资调运等8个科目进行“实战”演练,检验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情况和防汛工作的组织水平。
从衡水市水利局传来好消息:衡水市加快防洪体系建设,筑牢洪水防御屏障,截至6月底,滏阳新河衡水市段全线完工、全线达标。其中,滏阳新河滨湖段、高新段、桃城段是河北省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属于防洪能力提升项目。
滏阳新河是衡水市骨干行洪河道,长89公里。原河道深槽过流能力不足,堤顶高程未达到设计标准,防汛道路破损严重,跨河建筑物老化失修,无法全面发挥防洪功能。
衡水市水利局建设管理科张星一介绍,近年来,衡水不断加快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先后实施了滏阳新河武强段、武邑段、冀州段、滨湖段、高新段、桃城段等重要防洪工程,累计投资54828万元,治理河长89公里。通过积极推进,现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运用,滏阳新河衡水各段均已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全线达标,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7月4日,记者在滏阳新河滨湖段项目现场看到,河边堤顶路全线硬化,部分关键护坡用连锁块进行加固,连锁块里长草,有效防冲刷。衡水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马晓辉介绍,滏阳新河滨湖段堤防整治13.186公里、河道清淤6.12公里。堤防进行了修整、加固,一旦行洪,通过排水沟、排水槽让堤顶有组织排水,不会冲刷堤面。
唐山水利部门全面压实水库、河道、蓄滞洪区、山洪灾害防御全链条责任,从行政决策到技术指导,从预警发布到人员转移,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处岗位都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与此同时,该市全面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对全市防汛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和“地毯式”检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水文测报是防汛的“尖兵”和“耳目”。进入汛期,全省水文部门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加强水文测报分析,根据雨水情况,持续开展滚动预报。
据了解,省水文中心通过建设“雨水情监测预报业务平台”和“水文站智慧平台”,各站点雨情、水情、墒情信息实时呈现,为防汛决策提供更及时、更准确地支撑。为强化汛期联动,河北水文多级应急会商系统高效运转,各站点、勘测队、机关可实现实时沟通,极大提升了全省防汛应急指挥和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