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坚持“三共”理念 实现三重角色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

□林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基层社会组织是具有高度社会属性的多元治理主体之一,需要坚持以共建为前提、共治为手段、共享为归宿的“三共”理念,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基层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三重角色。

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群众力量动员角色

第一,凝聚“新乡贤”力量助力社区发展。“新乡贤”文化建设以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当前,“新乡贤”的概念范畴不断扩充,越来越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社会人才和爱心人士成为新兴治理力量。一些县(市、区)确立了“党建引领、乡贤补位”的治理模式,按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在每个村级单位筹建乡贤促进会。在社区,企业家、老党员干部、老医生教师、劳动模范、“热心大妈”等“新乡贤”居多,乡贤促进会应秉着凝聚乡贤才智、汇集乡贤资源、弘扬乡贤文化的理念,动员“新乡贤”力所能及、因地制宜地参与社区治理。同时注重“侨贤”作用,可在社区专门成立有关华人华侨事务的协会,实现侨联组织在基层覆盖,让基层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共促社区治理。

第二,汇集本土特色行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一些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形态多样,对外文化交流紧密,在此基础上也诞生了许多本土特色的基层社会组织,他们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动员行业力量参与到社区应急救援管理、科学文化普及、改革发展进步等社区建设事业。一些县(市、区)有上百个包括文史、体育、科技和专门行业在内的各类协会、研究会,可以立足城镇化、社区治理和平安建设实际情况形成决策咨询报告,产生社会效益。

塑造基层社会组织的公共事务服务角色

第一,继承乐善好施文化传统。基层社会组织应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成为推进和完善社区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些县(市、区)经当地民政局审核批准成立了慈善总会,其依据《慈善法》规定被认定为慈善组织,获得公开募捐资格,同时拥有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捐赠人可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一些地区还可依托社会力量创立了奖教奖学基金会、司法救助基金会,专项奖励在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先进个人,专门资助辖区内因受刑事犯罪不法侵害而导致贫困的被害人及其家属,在维护社区稳定中体现新的作为。

第二,延伸职能触角推进平安建设。为促进基层社会组织、民间力量与地方党政部门共商平安建设,可通过专设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组织形式,强化平安建设组织力,激发平安建设新活力。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组织应符合两大标准:一是符合一般志愿组织的标准特征;二是所从事或参与的服务领域属于地方平安建设有关文件中规定的事项范围。一些地区尝试由县级融媒体中心骨干担任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基层治理新平台,新闻工作者可结合宣传业务优势,成立“近邻”式宣讲团,深入社区举办“平安大讲坛”,用方言和俚语创作防范电诈、邪教、欺凌、毒品的融媒体内容产品,联合公检法司等政法单位、市场监管部门人员在网络直播平台与社区居民“云交流”。

培育基层社会组织的矛盾纠纷调解角色

第一,促进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工作。多元治理主体融合资源涉及政法单位之间和政法单位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资源与服务的协调,一些县(市、区)的政法委员会联合法院、司法局等成立一站式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对标对表“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提质量”的工作目标,汇聚基层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打好化解重大涉诉信访案件“组合拳”。一些基层社会组织成员受聘为特邀调解员,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的司法问题。部分基层社会组织可以合作形式指定律师或心理咨询师协助社区开展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工作,为来访居民提供维权指导、心理辅导,在发生特殊案例时,随同有关部门人员前往提供个案服务并做好记录。

第二,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颁布以及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的印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开始走向高效规范化发展。一些县(市、区)在当地司法局指导下,成立了人民调解员协会,依照章程支持人民调解员履行职责,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向地方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及其调解情况和建议。他们可通过自身人熟、地熟、门清的优势,与各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相互配合,在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公调对接工作中精准发挥作用,达到“解纷、事了、人和”效果。

随着群众力量动员者、公共事务服务者、矛盾纠纷调解者的三重角色不断实现和完善,基层社会组织正成为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的重要一元,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强大活力与生机。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治理视角下乡村社会与县级融媒体中心互动共生研究”(22YJA860001)、福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三共’理念下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研究”(2023FZB77)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建 福清350300)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

2025-05-22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2878.html 1 坚持“三共”理念 实现三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