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加强孤独症儿童社会救助路径探究

□林婕

孤独症的影响

孤独症儿童是社会群体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拥有着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明发展成果的权利,所以,国家、社会、每一位公民以及孤独症儿童的家庭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他们融入社会的大家庭当中。现如今,我国在孤独症儿童社会保障的政策与措施方面,存在着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康复治疗、教育机会以及社会参与等多方面的不足,导致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方面,孤独症儿童的家庭在经济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中不仅包括长期的医疗费用,还包括康复支出的费用,使一些家庭不仅没有办法一下拿出这么多的资金,还会因为资金的问题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使一个和睦的家庭出现问题。此外,孤独症儿童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需要他人长期进行照顾,即使家庭在这一过程当中承担着一定的责任,但是还需要社会共同伸出援手。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及社会救助现状

一、保障体系不健全

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与残疾人相关的政策,但针对孤独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专项政策还不够完善。现有的政策虽然很多,但是大多数是针对所有的孤独症儿童,而不是针对在康复、教育、就业等不同阶段的儿童,所以,难以满足社会的所有需求。目前,辽宁省沈阳市已经将孤独症儿童康复纳入门诊医保慢特病统筹范围内了,其他城市尚在准备中。例如:在康复费用的报销方面,其中不仅报销的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制,而且报销的比例较低,使一些家庭因为资金问题很难为孩子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在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对于其住房、交通和就业帮扶方面的福利也较少,这使很多家庭将资金都用于儿童的治疗上,导致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

二、康复机构鱼龙混杂

一方面,随着孤独症发病率人群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孩子需要专业的康复治疗,但是,在现有的康复机构当中,一些孩子一直等待在排队的康复名额当中,从而使他们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期。另一方面,一些正规、专业的康复机构虽然拥有科学的康复理念、完善的康复设备和专业的康复人员,但是收费较高,使部分家庭因为资金问题不会选择这类机构;也有少量的康复机构缺少资质认证,康复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康复方法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存在一些打着康复旗号进行诈骗的机构,这样的机构会耽误孩子的病情,给家庭带来更大的损失。

三、医疗知识普及率低

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使家长总是认为没有什么事,一直忽略其中的问题。很多家长对孤独症缺乏基本的了解,不知道孩子的一些异常表现可能是孤独症的早期信号,从而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而且,社会大众对孤独症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认为孤独症儿童只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注和支持不够,也使得孤独症儿童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难。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救助

一、加大医疗保障,筑牢健康防线

医疗保障是孤独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基础。首先,政府不仅应该将孤独症的诊断费用、康复训练费用、特殊教育费用等纳入医保的报销当中,还应该提高报销的比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例如对于言语治疗、行为疗法等给予较高的报销比例,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能够接受持续、规范的康复治疗。其次,政府针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额外的医疗救助资金,不仅可以使家庭将这些基金用于支付医保报销后的剩余费用,还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来买一些康复的设备和药品。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培养专业的孤独症医疗人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让孤独症儿童能够在自己的省份内就接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提供社会专业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孤独症儿童来缓解情绪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更好地减少家长的精神压力;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区活动的方式使孤独症儿童融入社区,促进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建立更多特殊教育学校和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方式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加强康复机构的建设和监管,确保服务质量

在建设方面,政府可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方式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其中,从而更好地增加康复机构的规模。在监管方面,政府通过定期对康复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的方式,加强对康复机构的资质审核,确保其具备合法的办学资格和专业的康复能力,从而使儿童进入的机构都是符合国家发展标准的。

结束语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作为一种儿童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医学研究未突破之前,康复训练是让患者走出孤独症的主要方式,已成全世界共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本文基于此对孤独症的影响、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及社会救助现状、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救助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旨在为相关的研究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单位:辽宁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辽宁 沈阳110015)

2025-05-2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72877.html 1 加强孤独症儿童社会救助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