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烟成群
4月21日,位于沧州市肃宁县梁家村镇的河北顺泽渔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泽渔具”)内,数十条生产线正高效运转。
工人正为出口订单紧张忙碌着,裁布、卷管、喷漆、组装、缠线、包装……制作一根鱼竿需要22道工序。
“我们最近又和一个巴西客户签订了20万元的出口协议,即将排产,周期在一个月左右。”顺泽渔具总经理曹志方告诉记者。
顺泽渔具从20多年前不到10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如今全县最大的鱼竿渔具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员工500余人、占地3万多平方米。该公司产品全部用来出口,出口额在当地多年保持第一。
“以前卷管全靠手工,一个小时最多只能卷六七十支。现在,有了自动化设备,1小时就可卷150支,鱼竿的产量上去了,品质也升级了。”在卷管车间,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2月,顺泽渔具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钓鱼用品贸易展览会。“展会上,我们和100多个客户进行了对接,会后六七个国外采购商到企业参观洽谈,我们根据他们的需求打制了样品,后续会持续跟踪。”曹志方介绍。
国内鱼竿生产地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山东威海、河北肃宁、浙江宁波。记者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肃宁县的鱼竿渔具产业开始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肃宁鱼竿品类越来越多,河北镇以及周边的万里镇、梁家村镇等地成为渔具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原料从竹子到玻璃钢再到碳纤维,不断升级。
目前,肃宁渔具企业发展到1000多家,涉及溪流竿、台钓竿、海竿、矶竿、路亚竿等五大品系100多个规格品种。网络销售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产品还远销俄罗斯、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年产值近30亿元。
父母曾经营一个鱼竿配件的小作坊,曹志方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也做起了鱼竿,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场地不够用,就在家乡梁家村镇建起了现代化的厂房,2019年8月启用,凭着良好的口碑和产品的性价比,公司订单持续增长。
曹志方介绍,顺泽渔具之前的客户群单一而集中,俄罗斯占了八成,有的客户年订单量超过500万元。他每年都要前往俄罗斯了解市场,拜访合作方、客户,和许多人成为好朋友。出了新产品,他会提供给国外客户试钓,根据反馈再加以改进。
曹志方告诉记者,公司在巩固俄罗斯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更多国家的市场,如波兰、泰国、罗马尼亚、匈牙利、乌克兰、巴西等,并计划参加越南、澳大利亚的行业展会。当前,顺泽渔具对俄罗斯的出口比重已经降到了六成。
一根鱼竿的背后,是新材料、新工艺的突破。肃宁县的鱼竿原料从竹子到玻璃钢再到碳纤维,不断升级。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顺泽渔具坚持做“良心产品”,加大研发、设计投入,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持续拓展品类、提升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顺泽渔具去年4月推出了一个新品的第一代,一个月后升级到第二代,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品质、性能都大幅改进,经性能测试,可以对标山东威海的一线大厂产品,而且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从给国外客户免费试单的情况看,很受欢迎,已有多个客户返单或表示了订货意愿。
国际局势动荡,顺泽渔具的出口业务也受到了波及,今年的出口额同比降了20%。曹志方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外采的部分生产原料供应不正常,影响了订单按期交货,再就是汇率大幅波动,部分国家垂钓爱好者的消费能力有所下降。
“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从近几天的国外客户反馈看,随着我们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陆续送到他们手里,追加订单的情况比较普遍,5月之后的出口前景应该能走上正轨,我对此有信心。”曹志方说。
顺泽渔具去年的出口额是1800多万元,保持稳定。曹志方坦言,性价比是其最大的优势。公司现在的瓶颈一是产能受限,二是技术、营销等多方面的人才紧缺。
因为产能饱和,车间不够用,该公司现在临时短期租用了一些厂区旁边的土地,同时向县里申请,争取继续扩建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