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关于“起跑线”问题的再思考

□姜凤坤

在幼儿教育领域,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由来已久,仿佛人们出生以后都是零基础,谁先开始“跑”,谁就占据领先优势,于是教育内卷逐渐下移。从零岁开始,做早教,搞智力开发,然后好的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后来大家觉得甚至这些都还不够,应该在胚胎就开始,进行胎教,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结果怎么样呢,家长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孩子也失去了本该轻松快乐的童年,在未来的时间里不但没有成才,还出现了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家长也变得越发焦虑和迷茫,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起跑线”这个问题呢?

其实,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说法本身就涵盖有很多不合理性,容易对人产生误导。其一,“起跑线”这种说法暗含有人生是一场赛跑的意思,既是赛跑,就需要持续的发力奔跑,直到终点线。如若真是这样,人生就没有停歇的时候,就是要不停地奋斗,那人生岂不是又苦又累,谈何幸福。其二,一般谈到起跑线,很容易令人想到比赛,你追我赶,奋勇争先,难免多了一层攀比和竞争的意思。这无疑助长了看“别人家的孩子”的心理。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天赋秉性和性格偏好来到这个世界上,生来就不是一张白纸,有自己天然的生理遗传基础。另外,每个人的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也差异巨大,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而有的人出生连脚都没有,谈何起跑,根本不存在统一的起跑线,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外部环境条件千差万别,没有任何可比性。其三,比赛难免要有个输赢,强调个结果。这种结果导向导致了现实生活中一些评价上的误区。学个钢琴一定要去考个级别,跳个舞蹈一定要去参加个比赛,疯狂的学习就为了期末那几场考试,仿佛我们比赛拿不到奖,考试考得不好就是我们学得不好一样。但是我们学习艺术就是为了丰富人生,涵养性格;我们学习知识终极也应该在于读书明理,以臻至善。结果性评价的倾向,不仅很容易伤害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背离了我们的教育初衷。比赛只是人生活动的一种形式,某个比赛的输赢不能代表人生的成败,竞争更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永远是过程大于结果的,正如作家王小波所说,“我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生命是一场偶然,我在其中寻找因果。”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没必要和别人比,左顾右盼,看别人怎么样,想别人怎么看。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按照自己的节奏,发挥自己的天赋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意愿,最终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把所有人赶到一个赛道上,用一种形式,追求同样的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起跑线”这种说法呢?首先,人生不是一场赛跑,如果一定要比喻成是一场赛跑,那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不可能在幼儿期便加足马力,急于求成,那一定会导致人发展的后劲不足。每个人的都有自己发展有内在的时间表,要循序渐进,而不是急功近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要让孩子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习惯和动力。另外,人生不应该是一场赛跑,输赢和竞争更不应该成为人生的全部。人生更像是一场旅行,教育应该是始终致力于挖掘人的全部潜力,教人学会欣赏爱与美,学会享受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快乐。自我圆满、幸福生活始终是人生的终极目的。那么到底有没有起跑线呢,人有没有起跑的时候呢。从人遗传素质的不同和生长环境的差异上看,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起跑线,只存在一个表象上的统一的生理起始年龄。那从个体上看,有没有起跑的时候呢,从发展的角度上是有的,就是每个人,找到他毕生所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时候。也就是通常说的“开窍”,或者教育上所说的“自我发现”,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人自我发现,挖掘每个人的天赋秉性,找到每个人的兴趣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个体沉迷和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之中,形成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勇气,便能最终自我实现。

而目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主要集中在让幼儿早学习、多学习的状态,这种做法违背教育上的循序渐进原则,这种过度培养,不仅使孩子失去的快乐的童年,也是一种揠苗助长的现象,反而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游戏是幼儿期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天性成长和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幼儿期应该有充分的时间游戏,而不是被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围绕。学校本意有闲暇的意思,即使到了过了幼儿期,学生也应该有充分的空闲时间,用来思考甚至发呆,而不是整天埋在书山题海里。大自然,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应该让儿童充分接触大自然,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为宗师,解放儿童的时间、空间。正如《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本文系基金项目:陕西安康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2022KCSZ10)成果]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教育学院,陕西 安康725000)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

2025-03-2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9800.html 1 关于“起跑线”问题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