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舟敏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尤其在侨乡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生态中,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不仅是一种传播手段的变革,更是一场文明认知与表达方式的双向跃迁。如何在数字人文的视角下,运用AI、新媒体等技术拓展侨乡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已成为国际中文教育与跨文化交流的一项时代命题。
侨乡文化,作为地域文化与全球视野交融的结晶,不仅是地方记忆的珍贵承载体,更具备超越地域限制的广泛全球影响力。从地缘政治维度审视,侨乡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天然具备独特的地缘政治价值。在当下“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侨乡文化不仅是维系中国与海外华人社会情感的重要桥梁,更是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的关键依托力量。从文明对话层面来看,侨乡文化在全球传播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柔性解码器”角色。通过方言、信仰、饮食、节庆等丰富多元的文化符号,侨乡文化能够跨越国界,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情感共鸣。然而,在数字传播的全新环境下,这种“柔性解码”功能亟需借助更先进的媒介手段进行适配,以更好地契合全球化语境。更为关键的是,侨乡文化还具备不可忽视的技术实验价值。非遗活化,不仅依赖于内容层面的创新突破,更迫切需要在传播手段和技术应用上寻求重大突破。例如,借助AI辅助生成多语言版本的民间故事,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生动再现海丝贸易的繁华场景,或者运用区块链技术对侨批档案进行存证,确保文化的跨代际存续。由此可见,侨乡文化已不再仅仅是历史的沉淀与遗产,更能够成为驱动文化创新的前沿 “实验田”。
文化的全球传播不仅仅依赖于文本的翻译,更依赖于认知结构的调整。生成式AI的介入,使得侨乡文化的传播路径呈现出“记忆—热爱—传承”的三阶跃迁。在记忆层面,AI技术打破了传统文化档案的存储模式,使得文化记忆从静态存档向动态感知演进。通过AI技术,历史档案可以转化为可交互的沉浸式体验,使侨批不再是冰冷的纸张,而是承载乡愁的动态叙事。
从记忆到热爱,文化的数字化传播需要从单向信息灌输转向情感共创。新一代受众更倾向于参与式文化消费,而非被动接收。例如,基于生成式AI开发的互动学习平台,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身兴趣生成个性化的侨乡文化内容,如定制化的妈祖信仰故事、闽南语口语练习场景、非遗技艺的短视频教程等。AI驱动的个性化推荐系统能够精准推送符合受众需求的文化内容,避免信息过载,提高传播精准度。在短视频平台上,结合生成式AI进行“用户生成内容”(UGC)优化,可以鼓励留学生创作“我眼中的侨乡文化”系列作品,使他们既是学习者,也是文化的再创造者。
文化的最终目标是传承,而数字技术的核心价值之一便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文化的长期保存和跨代际传播。在全球化时代,数字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承机制,使得侨乡文化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实现“数字永生”。生成式AI可以对不同年代的华侨记忆进行多维重建,使年轻一代能够通过对话式AI与“数字先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文化资产的可追溯性,使侨批、非遗技艺等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完整性和真实性。
侨乡文化的数字化传承需要系统性的支撑体系,侨乡高校在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科技文化融合的“三链”模式,即数据链、人才链、价值链,可以为文化数字化提供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在数据链方面,侨乡高校可依托已有文化资源,打造“华侨文化资源总库”,集成华侨口述史、侨批档案、民俗技艺等核心文化数据,并运用AI技术进行深度标注,使其成为智能化的文化知识库。其次,在人才链方面,侨乡高校可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工场”,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锻炼文化传播与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例如,通过“真实项目进课堂”模式,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数字文化产品的开发。在价值链方面,侨乡高校应积极开拓文化科技出海通道,与国际文化机构、海外华人社群建立合作网络,推动文化数字产品进入海外市场。例如,借助跨境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侨乡文化内容的精准推送,或通过AI翻译和内容本土化优化,使中国文化更加适应不同国家的受众需求。
科技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工具,更在重塑文化叙事方式的同时,推动文化认同的深层次建构。侨乡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全球窗口,其传播既需要保持文化的温度,也需要适应数字时代的技术变革。依托“中文+新媒体”的模式,在生成式AI、社交媒体、沉浸式体验等技术的推动下,侨乡文化的全球传播可以摆脱传统的单向叙述模式,迈向更具交互性、个性化与智能化的文化共创场域。这不仅是中国故事的新表达方式,也是中国文化在全球语境中的新叙事体系。在数字土壤中扎根的侨乡文化,将在科技的助力下,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本文系2023 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中文+新媒体”助推“讲好中国故事”路径研究》23YH24C]
(作者单位: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建 福州3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