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与现代转化

□张晋 吕振波

从历史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天人合一”的价值挖掘与现代转化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绿色建筑、生态公园等元素,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加强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在健康养生方面,利用自然环境(如森林浴、温泉疗养)来促进身心健康;结合中医理论,通过饮食调理、气功锻炼等方式达到身心平衡。在农业发展方面,推广有机耕作方法,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建立循环农业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在旅游与休闲方面,开发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项目,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供教育性的旅游体验;结合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在科技创新方面,研发环保技术和产品,如清洁能源、废物回收利用技术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监测和管理环境质量。在社会治理方面,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考虑环境影响,推动绿色发展和社会和谐;鼓励公民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民惟邦本”的价值挖掘与现代转化

“民惟邦本”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最早见于《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强调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在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培训,促进就业或自主创业,增加收入来源,减少贫困现象;推进城市更新和农村振兴计划,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方面,制定有利于低收入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政策,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绿色低碳创新发展,鼓励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在文化教育方面,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法治与公民参与方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依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使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和民主。在科技与创新方面,利用科技手段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消除数字鸿沟,推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自强不息”的价值挖掘与现代转化

“自强不息”在《周易》中有着明确的表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自然界运行不止,君子应当效仿自然,不断努力进取,永不停息。这一思想不仅体现了个人品德修养的要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教育体系方面,学校教育中融入自强不息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鼓励公民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接受新的挑战,不断开拓职业发展的新领域。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鼓励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原创性研究,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化进程,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在社会治理方面,增强公民的社会的责任感,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在国家层面,倡导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发展。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中国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增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互鉴和理解;在国际事务中,坚持自强不息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天下大同”的价值挖掘与现代转化

“天下大同”最早见于《礼记·礼运》,这一理念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社会公正、平等,没有战争和冲突。在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方面,实现超越国家界限的全球视野,倡导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推动多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在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方面,尊重和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增强跨文化理解与合作,形成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在社会公正与平等方面,消除种族、性别等方面的歧视,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地球资源能够持续利用,为后代留下一个宜居的环境。

[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院校思政课的模式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3JDSZK058);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个结合’中的价值挖掘与现代转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4-LLCX-009)。]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264003)

2025-02-20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7601.html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挖掘与现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