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朱维祥

引言:

202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2024年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的通知》对职业学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作为工科专业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不仅涉及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因此,如何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中有效实施思政教学改革,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思政渗透过程,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整合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以此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对此,教师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挖掘学科历史思政元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融合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应结合专业定位,从学科历史中汲取营养,为学生讲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重要里程碑以及杰出科学家的贡献,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树立为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二是挖掘学术内涵思政教育资源。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挖掘学术领域的思政元素,比如通过讲解自动控制原理中的稳定性、准确性等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人生道路上也需要追求稳定与准确,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实现个人价值。三是挖掘工匠精神思政元素。工匠精神是工程领域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强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教师可通过讲解工程伦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分析其中的伦理问题和道德抉择,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优化思政渗透过程

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为促进思政元素的有效渗透,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思政领域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技术与人的关系”思政元素为例,教师可先提出问题“技术是在‘人’的推动下发挥作用的,而‘人’在技术的发展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技术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在技术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而后为学生提供具体案例,展示无人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透过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分析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选择和行动不仅影响自身,更会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不仅要关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更要思考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实现真正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完善思政教学评价

多维度考核教学效果

为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从多维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反馈。教师可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收集课程思政教学反馈,了解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程度、思想引导的有效性等,及时发现问题,并以此调整教学策略。其次,丰富考核方法。教师应注重优化课程思政考核方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考核内容,将学生的日常学习、操作与行为纳入考核范围;在考核内容中引进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思政素养和职业素质等元素,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政方面的不足,给予针对性指导与帮助,促使学生提升思政素养和职业素质。最后,依托考核促进学生专业发展。通过课程思政考核,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思政元素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考核结果,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不足,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与发展策略,实现良好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培养高水平机械电子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在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整合多方面思政教育资源,优化思政渗透过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内容,完善思政教学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深化思政教学改革,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僮潼,魏树国,周妍.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探讨——以铜陵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4.13.090.

[2]刘鑫,李曰阳,宋卫海,等.“十四五”背景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讨[J].时代汽车,2022,(20):38-40.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盐城 224200;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职业技术学校,新疆 伊犁835000)

2025-02-20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7597.html 1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