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培周 赵志航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向普及化迈进的历史性跨越。伴随普及化时代到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改革更加关注从“规模效应”向“质量效益”转变,更加注重高等教育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更加关注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质量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来审视质量,设定和衡量质量标准。”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水平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高阶能力是知识社会学习者素质发展的核心体现,是学习者素质发展的关键目标,也是在21世纪工作和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高阶能力已经成为全球知识社会的基本共识,不同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都不约而同地将培养高阶能力放置在未来学习框架和国际胜任力模型的核心位置。对我国而言,面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全球人才竞争,培养大学生高阶能力发展的实践需求更为迫切,更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
高阶能力的内涵与构成维度
我们认为,高阶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不良结构问题或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社会情感能力也被纳入到高阶能力的范畴。因此,高阶能力一般是指应对复杂情境、解决结构不良问题或者任务所需具备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高阶思维能力及高阶社会情感能力。
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政策实践中,高阶能力与“21世纪技能”“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可迁移能力”等诸多概念的内涵有较高的一致性。如“21世纪学习框架”描述了学生为在21世纪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关键学科和21世纪主题知识、生活与职业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信息、媒体与技术能力,其中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合作、沟通、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经合组织《2030年学习框架》在关键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教育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年轻人为工作做好准备,更需要让学生掌握成为积极、负责和参与的公民所需的技能,具备改变社会和塑造未来的能力。这些学习框架和研究报告对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描述尽管有所差异,但无不包含着高阶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其基本要求与高阶能力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一般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大学生高阶能力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习者个体特征
以往的研究发现,学习动机、认知风格直接影响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个体偏好的学习风格和批判性思维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一般而言,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与深度学习方式呈正相关,与浅层学习方式呈负相关,而学习策略水平越高,问题解决能力越强。此外,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学科专业、自我发展水平等因素也对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高阶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教育教学因素
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策略、师生互动等对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促进大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高阶能力发展具有积极的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基于问题的学习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项目学习、案例教学、同伴互动等也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高阶能力发展和团队精神。
三、家庭因素
我们发现,大学生所在家庭的经济收入对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越高。学生家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也会对大学生高阶能力发展产生影响。此外,家庭特征还会通过个体的心理特征对高阶能力发展产生间接影响。
四、院校组织特征
研究发现,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上均存在着高度显著的院校差异。一般来说,学校层次越高,对本科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等高阶能力的增值效应越大。此外,院校提供的多样性教育经历对大学生高阶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促进大学生高阶能力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在保持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努力质量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着重要影响,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成功地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和信念。获得成功体验是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要设置合理的目标、丰富多样的教育经历和活动等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
二、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完善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业与发展支持服务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人之为人”的价值与意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塑造,努力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构建良好的政策、制度和文化氛围。这就需要高校多方面调研收集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妥善处理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关系,加强案例教学、项目学习、情境学习以及跨学科教学等,开展有意义学习。努力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指导方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高阶能力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要利用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针对高阶能力发展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发展空间,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三、构建良好的同伴人际互动关系
同伴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管理者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同伴关系对大学生个体学习与发展以及学生群体的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大学生以同伴影响为基点,着眼于自身学习与发展,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活动,激活学生的共生意识和合作精神,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共同体意识和氛围,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养成团队合作习惯,让他们在体验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校整体学习质量。
[本文系石家庄市社科专家培养项目“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地方高校大学生高阶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2022zj5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