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张隽 通讯员李耀彩
近日,邯郸市肥乡区南西落堡村农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番茄种植大户乔国兴的大棚内,肥乡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杜光旭与他一起查找番茄外皮上出现大小不一花斑的原因。
杜光旭边蹲下来查看病变番茄,边对大棚内温湿度和整体环境进行检测。“应该是温室白粉虱造成的病毒病,这种害虫分泌的液体能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抓紧在棚内多挂些粘虫‘黄板’,施肥上注意增添钾肥用量,下一步最好铺上地膜,以更好地控制土壤温湿度。”杜光旭开出了“药方”。
原来,像杜光旭一样的农技人员,每周至少要下村两三次,帮助解决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中,指导番茄种植是“重头戏”。
肥乡区番茄“名气”很大,已有40余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市领先,年产值达15亿元。2018年,肥乡获评“中国番茄之乡”称号;2020年底,肥乡番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乔国兴过去种过哈密瓜、甘蓝,后来专注种番茄,“就是看中番茄产量稳定,市场好,有‘赚头’。”目前他所在的农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着20多个番茄大棚,仅去年一个棚的收入就达到10万元。同时,合作社还雇了十几名周边农民,他们负责大棚内日常农活儿,按天获取报酬。
在肥乡番茄种植推广中,十分注重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的应用。丽园农业示范园区种植番茄面积100余亩,是目前肥乡区单体规模最大的番茄种植园。在负责人王利刚的一个特殊大棚——“试验棚”里,同时种着百余个品种的番茄。“我们常年开展番茄育苗,通过试种,找到最适合肥乡本地水土环境的番茄品种,然后向其他种植户推广该品种。”王利刚说。
丽园农业示范园区通过施用自制有机肥改良土壤,利用高垄栽培等技术,增加了番茄亩产量,提优了品质。有机番茄在市场畅销,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
与该园区一样,肥乡区其他番茄种植基地大力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模式,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使用高温消毒、绿色生态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使全区番茄产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提高到2%以上。
近年来,通过引进大量新品种、新技术,肥乡区番茄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全区种植番茄品种40余种,年产番茄40多万吨。而其背后,得益于该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番茄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为“肥乡番茄”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肥乡区在推动番茄产业发展中,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全区番茄专业合作社达到26家,家庭农场10家,龙头企业10家,种植大户4000多户,番茄产业园区5个,注册番茄商标8个。目前已经形成了集番茄种植、加工、旅游、休闲、采摘于一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型发展模式。
肥乡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番茄等优势产业资源,打造一批具有肥乡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全力做好“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