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丽 张学文
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助力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河北虽密集出台了一些相关举措、方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经营主体和群众期盼相比,我省营商环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建设“普惠+精准”的全面营商环境
一流营商环境既需要“面面俱到”,又要有“针对性和靶向性”,建设“普惠+精准”的全面营商环境是公平营商环境的基础。
营商环境优化要做好锦上添花的工作,但更应关注雪中送炭的问题。要推动普惠性营商环境优化,不能只针对大企业提供带有倾向性的“服务包”,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中小微企业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温度。政府部门应多到各地调研,尽可能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诉求,弥补“制度失灵”,尽量让更多经营主体平等地享受改革红利。
进一步细化政策实施细则。当前河北的营商环境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政策不细、落实方式有差异以及标准不精准的问题,因此参与制度设计的部门要尽可能把一些大的政策具体细化,出台更细的标准和指导措施,尽量保证各地有相同的操作标准。
打造创业型政府,积极培育专业化营商服务队伍。借鉴浙江、广东、安徽合肥等地的先进经验,创新政府职能。结合本地实际,顶层设计产业链布局,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创新招引模式,做好项目全周期服务;重视打造创业型政府,政府充当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围绕产业链布局,敢拿财政收入投资引进龙头企业,从而产生巨大的示范带动效应;重视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打造吸引科技人才落户的优质生活环境;培育专业化服务队伍,采取多元化的模式,聘请高校教授、行业协会、企业高管等组建不同领域的招商服务专业队伍,做到精准对接、高效服务,实现政府政策服务供给与企业需求的优化匹配。
建设“传统+数智创新”的营商生态环境
当前数字经济时代,营商环境越来越表现为数字营商环境,传统营商环境加上数智创新要素是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必经之路。
以数字化改革之“智”,谋营商环境之“优”。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充分汇聚营商数据,打通数据孤岛,挖掘数据应用场景,构建适宜河北产业发展的营商生态,实现营商要素保障、营商服务、营商监管监测等领域数字化,提升营商环境的精准性和智能化,助企惠企全方位迭代升级。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全程网办”“跨省通办”“全国通办”等创新应用和试点工作,使企业在更大范围实现政务服务的数字化。
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治理体系。一流营商环境显性的表现形式是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金融环境、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等,但其隐性的表现却是一流的生态体系,这需要长远坚定的信念支撑。要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给企业家以足够的信心,不断引领企业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做出独特决策,开展创新与创业活动,开辟新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服务。要积极营造一流人才来冀的优质环境,在人才待遇、教育、医疗等方面加强改革与创新,比如打破事业单位绩效额度限制框架、大幅度提升年薪收入、柔性引才等灵活用人机制。积极推进“先使用后付费”的零门槛科技成果使用机制,促进优质发明产业化加速落地,构建协同融合的中小企业创新生态。
建设“分解+协同”的一体化营商环境
建设一体化营商环境是提升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有力举措,要高度重视提高系统思维能力。
运用系统思维优化营商环境。系统思维以科学把握整体和全局为特点,注重系统各部分联动集成、协同配合。在营商环境优化系统中,整个社会可被看成是由各个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经营主体在准入、运行、退出等全生命周期中所面临的竞争、监管、法治、要素等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是相互联系的网络。经营主体的成长和发展受到这些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的影响,而要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提升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感,需要跨越行政层级,将营商环境优化的整体目标分解,并打破部门界限实现整体协同。要加强政府层级间、部门间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的协作配合,对经营主体的关切进行整体回应。如“法院+工商联”“法院+人社”等。
从根本上转变政府部门的角色意识、服务方式。对政府部门的服务采取“网格化”改造,为企业提供适度服务,既要实现政府部门“门好进、脸好看”,又要实现企业“事好办”。
跨越部门间壁垒,实现政务服务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是创新政府治理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支撑。“一窗办”“跑零次”“上门代办”,设立“营商环境”企业服务专窗,大力破除部门和层级间壁垒,通过整合多个部门的办事事项,优化流程,实现多部门联办和协同办理,大大减少企业奔波、降低办事流程的复杂性。
建设“软硬兼施”的组合式营商环境
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既要有硬设施,还要有软环境。“软硬兼施”的组合式营商环境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要“软硬兼施,优无止境”。营商环境的本质是打造“亲商、重商、安商”的文化和氛围,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增强信心,到河北投资建厂,让在位企业享受更多营商环境改革红利,提振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因此要深化“硬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软件”全方位服务保障,营造“高配置”尊商重企氛围。要主动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聚焦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服务、政策支撑、要素保障等方面,整合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平台向创新创业集聚;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重点支持路网建设、给排水设施、标准化厂房等建设,形成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提高营商环境优化的内生驱动力。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完善,不仅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有形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学习、培训等各种方式加强非正式制度的影响,特别是人们观念的变化。在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时,应坚持经营主体获得感评价标准,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进一次门、办多项事”服务理念。参考上海、安徽合肥等先进省市的经验,结合河北各地实际情况,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等多领域协同发力,提升营商环境综合优势;重视跨前服务,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做好供需对接,提高匹配度;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融资、人才、土地和数据等要素需求,进行精准要素对接,由“便捷服务”向“增值赋能”升级,更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河北省新型高端智库(现代服务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投稿邮箱:hbjjrbl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