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

以法治思维引领基层舆情管理策略优化

□杜倩 邢晔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舆情已成为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舆情是公众意见和情绪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在法治框架下,以法治思维引领基层舆情管理策略优化,不仅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空间清朗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基层舆情管理的挑战

基层舆情管理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成为舆情发酵的主要场所,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使得基层舆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关注不断提升,表达意见和诉求的渠道日益多元,对基层政府及时响应公众关切、有效引导舆论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网红挑刺直播的兴起,也对一线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带来新挑战。此外,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生成与传播变得愈发容易,增加了舆情管理的复杂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近一年来,经济与企业类AI谣言量增速达99.91%。

法治思维在强化基层舆情管理中的

核心价值与必要性

面对复杂多变的舆情环境,法治思维以其科学性、规范性和预见性,为舆情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框架和实践路径。

法治思维是舆情管理的科学指南。法治思维强调以法律为准绳,以规则为导向,在舆情管理中,法治思维能够帮助基层管理者在复杂多变的舆情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法治思维是舆情管理的规范保障。舆情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主体,需要各方协同作战、共同应对。法治思维通过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规范各方行为,为舆情管理提供了有力的规范保障。在舆情事件发生后,法治思维能够确保各方依法依规处置,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

法治思维是舆情管理的预见性手段。舆情风险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给基层治理带来巨大挑战。法治思维强调规则意识和程序正义,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基层管理者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舆情事件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防范措施,有效预防舆情风险的发生和蔓延。

法治思维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法治思维通过强调依法治理、规范治理和科学治理,有助于提升基层管理者的法治素养和治理能力。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处理舆情事件,基层管理者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决策水平和应对能力,为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和法治化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舆情管理的法治基石:相关法律规范概览

目前,我国舆情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体系已经相对完善,涵盖了网络安全、刑法保护、治安管理等多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了对网络谣言、虚假信息以及诽谤他人行为的惩处规定,为打击网络谣言、保护公民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法律,对网络安全保护义务、网络运营者责任、网络建设和运营的安全要求等进行了全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时的职责和程序,要求公安机关依法打击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为基层舆情治理中的行政执法提供了法律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名誉权、个人信息保护、侵权责任等方面的规定,对于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也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等法律规范也对舆情治理相关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为相关部门在舆情治理中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应对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法治思维赋能基层舆情管理效能提升

加强公众网络素养教育,夯实法治基础。着力提升公众对网络信息的甄别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确保公众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认知,避免被不实或误导性信息所蛊惑,对网络信息和舆情事件能够秉持理性、客观的态度。此外,还可以积极调动公众参与到网络谣言的举报与辟谣行动中来,激发公众识别谣言、网络辟谣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利用广大网民的集体智慧与力量,有效增强辟谣工作的力度与实效,共同营造一个清朗、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提升公众法治意识,促进舆情理性应对。通过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社区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其对法治的认识和尊重。同时,鼓励公众参与法治实践,如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通过实践增强法治意识。通过法治意识的提升,帮助公众科学、理性看待问题,为有效开展舆情管理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强化基层执法者法律素养,确保执法公正。基层执法者作为法律执行的前沿力量,其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律权威能否得到彰显,以及社会公平正义能否得以实现。通过系统的法律培训,使基层执法者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明确执法权限与程序,确保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行事。同时,培养基层公务人员的法治思维,促使其在处理复杂事件时,能够运用法律原则和精神进行公正处理,避免因执法过错导致舆情升级;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和司法判例有理有据有情地向公众释疑解惑,在线下关键环节为舆情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运用法律思维优化舆论引导,提升防范效果。在面对热点事件时,能够及时以法律为准绳,分析事件的法律性质,明确权利与义务,避免误导性信息的传播;同时,运用法律语言清晰表达,增强说服力,使公众在理解事件全貌的基础上,形成理性、合法的判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还能在全社会培育法治观念,促进公民在法律框架内理性参与公共讨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舆论环境。

[文章为石家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专家培养资助项目(项目名称:提升基层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研究,立项编号:2023zjpy77);石家庄学院2024年度科研项目(项目名称:案例分析视角下的基层舆情危机管理策略优化)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5 )

2024-12-19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4147.html 1 以法治思维引领基层舆情管理策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