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论坛

加快推动河北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宣宇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枢纽,是推动创新要素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当前,河北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应紧紧抓住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重大时代机遇,加快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着力壮大耐心资本,充分利用创新型科技企业存量丰富和京津科技外溢优势,加快推动上市企业数量和上市融资规模取得新突破,推动创新型河北建设持续向上突围。

资本市场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枢纽

资本市场具有资金、信息、风险定价和引导预期的枢纽功能。与传统银行金融等间接金融不同,作为直接融资主战场的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独特功能,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推动创新要素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具有天然优势,高度契合科技型企业研发周期长、创新投入大等特点,与新质生产力创新活动的风险特征高度匹配,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打造一套高效的资本形成新引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战略目标,对“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提出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对发展耐心资本,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作出重大部署。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对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建成与金融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作出具体安排。

2024年2月,倪岳峰书记在全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搭建科技、产业、金融对接平台”“鼓励支持主业突出、盈利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强调,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让科技、产业、金融更加紧密对接,打造活力迸发、动力强劲的创新型河北”。进一步强化高质量资本市场建设,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快构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体系,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快打造创新型河北的紧迫需要。

构建资本市场培训服务常态长效机制

调研发现,当前我省企业管理者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经营意识相对薄弱,普遍认为资金需求就是从银行贷款,不了解股票、债券发行融资机制。加快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首先应把做好资本市场业务培训服务作为重要内容。

一是加强全面注册制和新“国九条”政策宣传解读。整合现有河北证监局“大河之北·赋能远航”培训资源和“河北资本市场之家”功能,形成省级政策宣讲与业务培训统一品牌和工作合力,完善省市县(区)三级培训对接机制,邀请具备资质的资本市场机构进行政策宣讲、挂牌上市及相关要求培训,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系统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不想上、不敢上、不会上”的问题。二是实行分类精准培训。重点聚焦我省科技领军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6”产业集群和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坚持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举办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切实解决企业挂牌上市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三是培育激发企业家精神。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思维视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引导提升,构建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常态长效机制,激发企业挂牌上市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

健全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质量提升机制

当前,河北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的中小企业数量低于全国省均水平,更明显低于东部省均水平。截至2024年10月,河北北交所上市企业8家,低于东部省均17家,也低于全国省均9家;创业板上市企业24家,低于东部省均105家,也低于全国省均4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家,低于东部省均46家,也低于全国省均19家;科创板申请上市企业5家,远低于东部省均29家,也低于全国省均12家。上述数据表明,河北科技型企业在原始科技创新、核心产品和规范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潜力。应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和京津科技外溢优势,强化资源对接和产业赋能,提升科技创新和企业管理水平。

一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建立完善与京津资源对接交流的高端平台和便捷渠道,促进京津冀政学研产融交流对接,吸引更多京津科创资源、金融资源、专业服务资源集聚河北,系统性提升创新型河北建设支撑作用。二是加强产融深度对接。进一步做强“河北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大会”品牌,发挥上市协会、证券期货业协会等自律平台功能,充分链接省内外各类资本市场资源,注重各类创投机构的资本纽带和资源桥梁作用,促进细分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隐形冠军做强做优做大。三是构建梯度分级赋能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原则,鼓励区域证券机构统筹用好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工具,对省市县(区)三级上市后备企业,分层分类开展直投、资管、债券等定制融资服务,推动企业加速成长壮大。

加快建设省内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是资本市场重要中介机构,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中发挥着关键纽带作用。截至2023年底,我省唯一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分别约为467亿元和116亿元,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816亿元和203亿元),分别只占行业排名前10券商平均规模的6.1%和7.7%。要进一步强化支持省内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在深度参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的平台功能。

一是支持省内证券公司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抢抓国家支持上市证券公司并购重组、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重大政策机遇,支持财达证券通过收购等方式引入全国性战略投资者,提升规模实力、知名度和业务协同效应,发挥本土券商扎根区域的耐心资本和长期“陪跑”优势,在培育推动企业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二是放大产业基金协同示范撬动效应。整合设立若干省级主题科技股权投资基金,扩大省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强化与资本市场机构和民间资本合作,形成省市县(区)三级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基金体系,着力发展壮大耐心资本,发挥证券机构投行、投资、投研等专业能力,提升“创新+金融”资源整合能力。三是优化产融投创新生态圈。以重点园区和重大平台为主要载体,培育打造一批创新能力突出、成长性稳定的创业投资机构,提升区域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支持创新创业共同体、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发起设立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整合资金、技术、管理等市场要素,支持优质潜力企业成长壮大。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研究”(编号:HB23ZT0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财达证券)

2024-12-14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3862.html 1 加快推动河北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