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论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

□王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基因,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断裂、保护不力等问题。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

融媒体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意义

融媒体平台覆盖广泛,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提高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借助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平台,将非遗元素融入流行文化,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融媒体传播形式多样,结合高清图片、精美的插画,生动展示非遗的艺术魅力。通过互动传播和资源共享等数字化手段,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融媒体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策略

创新传播内容,提升传播价值

挖掘文化内涵,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将非遗项目与历史故事相结合,构建完整的文化叙事体系。

融合现代元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元素进行融合,使其更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与时尚、音乐、影视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将非遗元素融入到现代流行文化中;将非遗项目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IP,开发衍生产品,扩大受众范围。

创造互动体验,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受众提供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利用VR/AR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非遗制作过程,感受非遗的魅力;建立在线互动平台,让观众可以与非遗传承人进行实时互动,学习非遗技艺。

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影响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制作专题片、纪录片,深入挖掘非遗背后的故事,在黄金时段播出,提高节目收视率,与电视综艺节目合作,增加非遗元素。

借助新兴媒体,积极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媒体进行传播,建立官方账号,发布图文、视频等内容,利用热门话题,增加内容曝光度,与网红、意见领袖合作,扩大传播影响力。制作短视频,展示非遗制作过程、表演片段。进行非遗直播,让观众实时观看非遗表演。

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国际舞台。参加国际文化节、艺术节,展示非遗,举办海外巡演、展览。

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多语种内容。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传播能力

建立专业团队,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融媒体传播团队。团队成员应包括非遗专家、文化学者、媒体人、设计师、程序员等多领域人才,形成互补优势。开展培训活动,定期开展融媒体传播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组织交流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分享,拓展团队成员的视野。鼓励创新实践,鼓励团队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新的传播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成功案例及启示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将莫高窟的洞窟、壁画、雕塑等以全景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莫高窟的壮观。莫高窟的数字化平台提供了多种语言的讲解,满足了全球观众的需求,扩大了莫高窟的国际影响力。敦煌研究院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精美图片、视频,与网友互动,吸引更多人关注莫高窟。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是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传播成功的关键,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既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与艺术结合,数字化技术为莫高窟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呈现出莫高窟的独特魅力。持续更新,保持活力,数字化平台需要不断更新内容,保持平台的活力,吸引观众持续关注。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传播。京剧演员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将京剧片段剪辑成短视频,配上有趣的话题,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直播互动,实现实时交流,京剧院团通过直播平台,进行京剧演出、讲座等活动,观众可以通过弹幕与演员互动,增加参与感。京剧数字化传播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创新表达方式上,京剧需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注意打造数字化文化品牌,打造京剧文化IP,增强影响力,将京剧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IP,扩大其在全球的知名度。

融媒体时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创新传播内容、拓展传播渠道、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

2024-12-0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3477.html 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