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

“乡村振兴+住房租赁”大兴模式 破解新市民及青年人住房难题

——以大兴区西红门金星庄村宅基地改造项目为例

□黄梅

表1 金星庄村基本情况统计表

序号 分类数量备注

1 村民自然院落(个)184

其中自用2

出租18298.91%的村民院落用于出租

自建房栋数(栋)189

自建房间数(间)4303

户籍人口(人)919人口倒挂比为1∶4.05

2 流动人口人数(人)3728

3 建信公司趸租自然院落(个)50趸租院落占村民自然院落的

27.17%

趸租自建房间数(间)1030

趸租租住人数(人)1300趸租租住人数占流动人口的

34.87%

说明:统计表数据截至2023年11月20日,数据由西红门镇政府、建信公司提供。

北京市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工作,有效满足了城镇户籍困难群众住房需求,但新市民、青年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面临着住房难、住房贵、住房差等情况,很多人租住在城乡接合部村庄,安全隐患、村庄环境、社会治理等问题凸显。如何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已成为最迫切的民生需求之一,大兴区在破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难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笔者通过广泛调研,以大兴区西红门镇金星庄村宅基地改造项目为例,通过分析金星庄村“乡村振兴+住房租赁”大兴模式典型案例,梳理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

近年来,北京市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工作,有效满足了城镇户籍困难群众住房需求,但新市民、青年人(新市民主要指非户籍常住人口,青年人主要是新落户的新就业大学生)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积累不足,面临着住房难、住房贵、住房差等情况,很多人租住在城乡接合部村庄,安全隐患、村庄环境、社会治理等问题凸显。202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22〕9号),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如何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已成为最迫切的民生需求之一。以西红门镇金星庄村宅基地改造项目为例,大兴区在破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难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西红门镇金星庄村基本情况

西红门镇金星庄村位于大兴区西红门镇东南部,东临青年路,南临五环路,西临团河路,北临黄亦路,属于较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村内现有村民自然院落184个,其中182个院落用于出租;共有村民自建房屋189栋、4303间,其中四层建筑46栋、三层建筑107栋、二层建筑19栋、一层建筑17栋。金星庄村人口总数4647人,其中户籍人口919人,流动人口3728人,人口倒挂比为1∶4.05(详见表1)。由于交通便利,租住成本低,导致大量流动人口无序聚居,环境脏乱差、低端产业多、人口倒挂严重、安全隐患大、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严重不足,群众反映强烈。同时金星庄村紧邻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日友好示范产业园区,企业近万家,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急需租金偏低、居住安全、有相关配套的房源。

“乡村振兴+住房租赁”大兴模式实践探索

一、探索思路。西红门镇政府将金星庄村作为首个宅基地改造试点,将乡村振兴与住房租赁有机结合,秉承消除安全隐患、增加村民收入、改善租赁住房品质的基本原则,在保证村民“不失房”且收入稳定的前提下,融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元素,打造高品质的绿色村庄租赁新生态。西红门镇党委作为创新模式“引领者”,探索“党委领导、政府搭台、主体负责、公众参与、百姓满意”的工作模式,以村庄治理为突破口,以规范管理村民自建房屋出租为抓手,以消除安全隐患、增加村民收入为落脚点,建立起镇村企联动机制,细化管理服务责任,形成“党委、村社、企业”三方相互监督促进机制,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便利、更加舒适的高品质房源。

二、管理运营模式。2019年,金星庄村引入专业化物业公司参与村庄管理和居民服务,物业公司进驻后,聚焦人居环境、垃圾分类、电动车监管、卡口管理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20年,金星庄村引入建信住房北京公司(简称建信公司)参与村庄房屋租赁管理,规范管理村民自建房屋出租,探索农村“社区管理”新模式。2021年,金星庄村与建行北京分行联合打造农村宅基地租赁住房典范,委托专业运营机构建信公司对村民自建房进行整体化统一收储、专业化升级改造、规模化出租运营。建信公司共趸租村民自建房50个院落、1030间,其中社区配套便民商业29间,租住人口1300余人,出租率长期保持在95%上,租金均价1600元/月/间(详见表1)。

通过“统一收房、统一改造、统一出租”,镇党委、村委会、建信公司加强房屋结构、消防安全、公服配套改造,消除安全隐患,解决服务设施不足问题;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不同需求,优化空间设计,定制差异化租赁产品,提供舒适性、功能性、品质化住宅,房型以一居、两居为主,面积8—15平方米不等,分为时尚Loft、兰芷小院、经典公寓和小哥之家等高品质房源;共享区域引入咖啡吧、书吧、健身房、超市、厨房等生活配套,构建社区共享圈;在商业街引入稻香村、天天易家超市等知名品牌商户,配置直通地铁的一站式社区巴士,完善居民基础生活配套设施;配备专业化运营团队,提供24小时服务,对租客进行身份登记备案,治理群租乱象,提升村庄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经过规范化管理,村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社会秩序等明显改善,便民服务及商业社区活力明显提升。规范出租后,租客人数减少20%以上,但村民收入长期保持稳定,即使在疫情期间大量房屋空置的情况下,托管房屋未受到影响,建信公司仍按季支付租金,村民人均年收入较往年提升近1万元。

“乡村振兴+住房租赁”大兴模式成效显著

“乡村振兴+住房租赁”大兴模式可复制、可推广,不仅破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难题,而且有效解决了城乡接合部的一些突出问题,增加了农民稳定收入,为乡村振兴、全市城乡接合部治理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一、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农村自建房,安全是头等大事。近年来,全国农村自建房事故屡见不鲜,安全问题牵动着地方政府各级领导的心。“乡村振兴+住房租赁”大兴模式在消除自建房安全隐患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自建房统一收房后,由属地镇政府牵头委托安全鉴定机构对房屋主体结构进行安全鉴定,对用火、用电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并出具房屋安全鉴定和评估报告,专业运营机构根据报告结果有效分隔空间,避免破坏承重结构,改造不达标水、电、气、热设施,同时为出租房间安装消防喷淋设施,配合属地设置室外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自建房出租过程中,专业运营机构为每栋房屋配备了专业管家,对水、电、气、热等设施设备进行安全监管,并提供24小时服务,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二、有利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让农民增收。随着疏整促、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开展,通过自行出租房屋获取收入的方式既承担风险,又不易持续。“乡村振兴+住房租赁”大兴模式让村民吃了“定心丸”,通过组织化经营让村民收入长期保持稳定,村民不再为空房找客源、房屋要修缮、出了事故承担责任等问题操心费力揪心;随着村庄环境改善、房屋品质提升,村民的自建房还能保值增值。

三、有力改善人居环境。保障提供宜居宜业的环境是各方共同的责任。镇政府、村委会组织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多方筹措资金,建设雨污水分流管线,修缮破损硬化路面,完善村边和街道绿化,推进厕所革命,增设停车场;物业企业增加垃圾分类设施,负责房前屋后小微空间绿化美化;专业运营机构统一规划设计实施房屋外立面、屋面和牌匾标识。通过多方面、多维度协调努力,提高村民居住环境,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助推乡村振兴。

四、有效提升治理水平。镇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方式。统筹村委会、物业企业、专业运营机构着眼满足群众生活居住需求,注重补齐村庄公共服务短板,配齐警务工作站、村庄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养老驿站、文体服务站、村民议事厅、商业服务等设施;协调区级部门、镇政府各职能科室,不定期组织力量进村督导检查,规范租房市场、消除安全隐患、保持村容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物业企业、专业运营机构纳入村内社会综合治理和网格化管理层级单元,全面参与流动人口管理、房屋检查、安全生产等事务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精细化治理水平。

五、有序满足职住平衡。当前,北京市人口和产业集聚,“大城市病”问题凸显。金星庄村交通便利、毗邻产业园区,“乡村振兴+住房租赁”大兴模式有效缩短通勤距离,优化职住空间布局。大部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能就近工作,通勤交通可采用步行、共享单车或者其他的非机动车方式,降低通勤成本,即使是使用机动车,出行距离也比较短,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更好地满足职住平衡。

六、有益补充保障房源。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土地供应,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业自有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方式。但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投资成本较高、建设时间较长。以大兴区建设租赁住房为例,建安成本5000-6000元/每平方米,装修费用1000元/每平方米,25年—30年收回成本;从项目拿地办理开工手续到房屋竣工入住,至少3年时间,房源位置主要集中在几个确定地块。而趸租村民自建房每间装修费用3万-4万元,5年收回成本,自建房房源位置分布广泛,选择性大,可缓解政府在房源调控方面的压力,快速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

工作建议

一、聚焦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乡村振兴+住房租赁”工作涉及乡镇、村委会、专业运营机构、物业公司、村民、承租人等多个主体,贯穿收房洽谈、房屋改造、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涵盖经济、工程、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需要强化党建引领全过程,动员各方力量,凝聚社会共识。

完善组织机构,发挥乡镇党委牵头、管总作用,将专业运营机构、物业公司党员纳入村党支部管理,承租人中的党员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乡镇党委可选派机关干部兼任支部书记;引导社会参与,动员乡镇工会、团委、妇联、司法所、派出所等机构组织进行服务和指导;形成党建品牌,围绕承租人工作链条和生活节点丰富内涵,拓展服务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定期组织活动,开展技能培训、法制维权、预防电信诈骗、心理健康等内容丰富的知识讲座,组织丰富多彩的棋牌、运动比赛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各个群体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二、落实支持政策,鼓励多方参与。政府可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自建房趸租运营。支持社会资本与市、区、镇国有集体企业合作,通过设立基金、合作经营、参股投资等方式参与改造运营,培养壮大一批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鼓励园区或园区企业直接参与经营,根据员工需求趸租改造房源,解决员工住房难题,留住企业人才。

可比照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如在税费方面,可免征或减征租金收入的增值税;在金融方面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降低贷款利率,让更多的企业有参与的积极性。

三、注重因地制宜,打造品牌特。优先选择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周边有产业园区的规划保留村庄开展自建房趸租租赁。目前自建房趸租主要按照户型房间划分产品种类,未来可以细分为高端住房、青年公寓、宿舍等多种类型。针对不同需求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专业运营机构定制差异化、多元化租赁产品,提升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生活品质。

根据区位、产业园区职工特点开展定制式改造,形成品牌效应。如大兴区黄村镇刘村的“小哥之家”,为骑手提供酒店式管理,让小哥每月800元能享受“24小时热水”的家,出门5分钟就能接单送餐;霍村的“建设者之家”,直接对接建筑公司,提升建筑工人的居住品质。

四、补齐发展短板,形成共建合力。城乡接合部大部分村庄均已脱离传统农村形态,呈现社区化聚集,村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发生较大变化,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不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严重。专业运营企业在微利可持续状态下经营,很难筹集大量资金投入到村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提升,需要各级政府和村集体借助乡村振兴发展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力度,补齐村庄道路、市政管线、卫生、文体、商业等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与租赁房屋改造同步实施、同步投用,彻底改善村庄面貌。

只有安居,才能乐业。“乡村振兴+住房租赁”大兴模式,让更多的新市民、青年人有房可居、有房宜居,也让更多的新市民、青年人为首都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享受到首都的安居温暖。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委党校,北京市102600 )

邮 箱:abcd518@126.com

2024-11-28 ——以大兴区西红门金星庄村宅基地改造项目为例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2980.html 1 “乡村振兴+住房租赁”大兴模式 破解新市民及青年人住房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