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学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马竞 刘颖 武晓辉

本论文以固安县职业中学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把握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整合适合中职生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其次,构建中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汇编教材参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游戏相结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完成特色课程设计。再次,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形成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最后进行课程评估,总结课程经验。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学校;特色课程;课程思政

引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育部于2019年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列为必修课,加强实践性教学,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力量之一,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国家传承传统文化政策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为此,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有助于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落实,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现状与调查分析

随着课程思政的推进,一些研究聚焦于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还有一些研究则关注于具体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和文化修养。目前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在国内外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和实践,而国外的研究更多涉及跨文化交流和教育国际化的视角。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研究以固安县职业中学为例展开实地调查,经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多、兴趣不足、课业负担重无暇顾及、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不理想、教育途径较少、力度不够等。教师普遍认为应该创新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提升中职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设计

根据传统文化课程标准、培养方案以及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以文学、书画、民间工艺、礼仪、茶文化为内容汇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参考。为了突显教材的趣味性,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把传统文化与游戏相结合,在教材中进行教育游戏的设计。教育游戏的设计应当以娱乐性和趣味性为核心,使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和技能。通过将游戏作为隐性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方式,学习者能够主动获取知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实施

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实施依托多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资源的多元化教学策略,分为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两大方面。教师需具备高专业素养,灵活调控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不同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及游戏教学策略,将传统文化融入游戏,寓教于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快乐的娱乐体验。课外拓展则通过举办传统文化主题社团活动、文化职业体验、参观展览、经典诵读、节日庆祝等活动,呈现多样学习形式。例如,举办传统文化主题展览,展示学生绘画、书法、剪纸等作品,并组织体验活动,营造活跃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享受传统文化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评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评估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过程,旨在全面、公正地反映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课程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用。通过评估,可以为课程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传统文化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评估内容

评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情况。检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和技能方面的变化。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授方式、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互动等方面的效果。

二、评估方法

课程评估方法多样,本研究采用形成性评价、作品评价、表现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记录亮点和进步。作品评价展现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表现评价通过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伴互评促进相互学习,自我反思。教师评价基于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全面、权威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三、效果与影响

实践显示,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开设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及思想道德、人文素养,促进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持续优化。

结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学校的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经研究,我们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为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总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郭泉.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2]孙玉安,闫清忠,王妍.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内涵与机制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34(03):123-126.DOI:10.13834/j.cnki.czsfxyxb.2018.03.

030.

[3]英毅. 基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教育游戏设计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本文系2024年度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课题名称“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LFSZKT-20240056)]

(作者单位:固安县职业中学,河北 廊坊065000)

2024-11-2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62971.html 1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学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