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庐清 郑丽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民政协“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民营经济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如何汇聚社会各界助推民营经济焕发生机活力,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凝聚共识等职能优势,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950年4月,在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要在经营范围、原料、市场价格、周转资金等方面,将私营经济真正作为国家五种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不断探索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途径。1993年,首批民营企业家当选政协委员,开启民营企业家参与协商议政的新篇章。这打破了传统对士农工商的刻板印象,为民营企业家参与国家治理、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政协委员作为人民政协的主体,在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优势的基础上助力民营经济的发展。例如早在1999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厉以宁带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查组,前往辽宁、江苏、浙江等省份就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开展实地调研,为全国掀起以“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改革浪潮奠定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人民政协已在了解民营经济经营实际、改善民营经济外部环境、削减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障碍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人民政协作为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还需持续在建言献策、凝聚合力、营商环境等方面激发民营经济的生机活力。
人民政协为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创新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动力,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均存在创新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人民政协发挥其民主协商优势,深入调研企业在转型中存在的实际阻碍,认真研究企业家代表所提出的难点、痛点,通过提案、常委会会议等形式对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出“金点子”,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创新卡点。以福建省政协为例,通过“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常委会会议,利用委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优势,以精准务实的建言,破除了全省民营企业创新转型中的梗阻问题。
人民政协凝聚合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对于塑造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国民营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量大面广,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人民政协作为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组织,在凝聚共识方面展现出天然的组织优势。人民政协通过搭建协商平台,组织政协委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代表等共同调研协商,厘清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民企“数字化转型”凝聚共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政协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发力。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直接关系到经营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优势,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多途径、多方位的举措参与到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优化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以泉州市政协为例,市政协组织委员实地考察、交流座谈,在统筹发展安全的前提下,尽力简化卫生用品审批流程,解决了泉州近120家民营企业因无产权证而无法办理许可证的困境。人民政协切实破除制约民营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和隐形壁垒,为民营经济发展塑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当前,人民政协发挥独特协商民主优势,“通过深入调研真切感知经济社会实际运行状况、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和问题”,及时掌握、反馈、解决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发展的基本诉求与现实困境;通过搭建协商平台,凝聚合力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总体上,人民政协多维度提升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持续助力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积极为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发展建言献策,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2024年福建省社科基金省政协理论研究特别委托项目“创新平台载体提升委员管理服务水平研究”(项目编号:FJ2024TWZX002)]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