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科 钟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于高层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而这也对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可以看到,当前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们也要积极探索有效改革对策,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实践教学;现状问题;有效对策
对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做好实践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巩固学生的认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在于能够促进他们向着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方向成长,助力他们在未来更好地就业与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前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资源匮乏与分配不均、内容与方式陈旧等,这些也直接影响了本专业的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对此,在新时期,我们要积极探索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革新之路,从而全面提升本专业教学和育人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问题
一、实践教学资源匮乏与分配不均
众所周知,在职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资源是重要的基础支撑。但是,结合现实情况来看,当前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却存在时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一些院校实验室以及相关设备数量有限,并且不注重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导致设备设施无法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技术的时间需求,这也影响了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同时,实践教学师资也较为匮乏,尤其是高质量、高技能的实践师资不足,使得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指引,这也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此外,实践教学过程中,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较为常见,使得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学习与练习受阻,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成长。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陈旧
良好的内容设计和方法选择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结合当前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来看,很多院校存在实践教学内容和市场岗位工作脱节的问题,影响了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导致学生无法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与技能,阻碍着他们的就业与发展。此外,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也有着单一化、传统化的问题,很多教师缺乏多样、趣味和现代化的方法运用,导致实践教学的趣味性不足,学生难以提起兴趣,进而影响着教学质量,阻碍着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也较为明显。可以看到,很多院校以及专业没有对实践教学目标和计划进行明确设计,影响了实践教学的系统化和有效化推进。同时,院校与专业不注重对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估,导致教学活动过程较为随意,缺乏规范性,难以保证实际的效果和质量。此外,本专业实践教学成果反馈机制也有待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反馈机制无法精准收集学生的表现情况,也无法有效分析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实际需求,这也影响着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阻碍着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对策
一、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优化配置
面对实践资源匮乏以及分配不均的问题,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一定要注重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优化配置,以此来为实践教学的高质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要完善实验室、相关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的支持。职业本科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相关设备以及新技术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新智能制造设备以及相关技术,同时保证其能够和当前的社会岗位工作设备和技术的有效衔接,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应加快建立相应的维护和更新机制,定期对实验室、相关设备等进行维护更新,以此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全面推动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次,要不断完善师资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领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职业本科院校应当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素质,一方面可以引入优秀的专业人员,从源头来提升师资水平,为学生带来科学的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工作,丰富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和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入企业师傅来担当实践兼职教师,使他们能够和学校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完善师资建设,打造高质量“双师”队伍,全面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再者,要优化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不断强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了更好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应当积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一方面可以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就业方向等为他们合理配置实践资源,保证其能够接受针对性、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引导;另一方面可以搭建完善的实践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校企、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如可以利用校企在人才、资金等各自优势来搭建“厂中校”“校中厂”,为学生实践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资源保障。
二、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
创新内容与方式是保障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不二法门。对此,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推动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创新,以此来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与当前智能制造行业相衔接,让学生能够学得开心、学得更多,为他们更好地就业与发展奠基。
首先,要完善内容建设,特别是要基于当前智能制造工程行业的新形势、新技术、新标准等进行优化创新。这里职业本科院校可以积极牵线智能制造行业、企业,与他们一同基于行业发展动态、岗位工作内容等来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打造基于岗位工作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职业认知的积累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此外,还应积极和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主体进行合作,引入一些智能制造方面的新知识、新标准,完善教学内容,如可以引入一些“1+X”证书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积累证书知识,便于他们后续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取,为他们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其次,要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可以看到,以往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多以传统化的方式来展开,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性,这也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对此,在新时期,教师有必要对实践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积极引入信息化、项目式、任务式、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例如,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构建智能制造工程虚拟空间,为学生提供虚拟实践的机会,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让他们在相应的情境中感受职业岗位,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又如,可以设计任务式教学,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相关实践任务,这样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再者,要完善实践能力培养与考核工作,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了更好地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推动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要完善考评机制,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结果性考核模式,关注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项目完成情况、创新能力等等,以此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在传统师评的基础上,引入自评、互评、组评以及企评等多种评价模式,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思路,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例如,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评价,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交流和探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如,可以联系智能制造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机构,与他们一同开展智能制造工程技能大赛,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并基于“职业人”角度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建议与指导,推动其实践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保障实践教学活动有序、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对此,在新时期,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也要关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的计划与目标,以此来保证实践教学效果。良好的目标是行动的先导。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及教师应当立足当前社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基于人才需求的角度来完善实践教学目标和计划设计,如要将人才定格复合型、综合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至上,同时科学设置课时长短与课程内容等,确保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获得全面、系统的训练,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其次,要加快建立完善的过程监控和评估机制,保障实践教学高质量开展。职业本科院校应当立足实践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完善学生反馈机制,搜集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反馈情况,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从而打造学生喜欢和认可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在新时期,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也亟待做出创新和改革。对此,我们也要在深刻把握其中问题的同时,不断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去创新改革,打造现代化、科学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全面提升本专业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林江,何桂霞,刘福庆,等.智能制造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的探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3,21(01):109-113.
[2]殷磊磊,许有熊,曹锦江,等.应用型本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23):139-141.
(作者单位: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 崇左53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