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论坛

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刘小艳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1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发展理念是先导:绿水青山怎样转化为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深刻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三个层次。一是统一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统一于绿色发展中,在发展中谋保护、在保护中促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其有效的途径就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化,通过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逐步形成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和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二是优先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规律,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发展生产力的前提,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必须树立保证“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新文明观。三是转化论,绿水青山作为自然资源、环境资源、气候资源,可以直接加以开发、保护和使用,通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使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提供的是生态产品,本身是有生态价值的,可以通过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和有偿使用机制,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人民满意是根本:如何让群众叫好?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多地出现“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群众边看边抱怨”的现象,核心原因在于没有真正了解农民需求。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动实现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转变。只有心里真正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科学规划是基础:因地制宜该怎么搞?

在推进“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浙江既最大程度尊重了农村发展的原貌,也遵循了不同村子自身发展的规律,“量身定制”出了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各地学习其经验,因地制宜该怎么搞?一是调查研究要深入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激发产业兴旺新动能,将“生态+”“旅游+”“互联网+”因地制宜地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千方百计壮大“美丽经济”,源源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乡村建设规律,不搞整齐划一,不贪大求洋,不草率规划,不一蹴而就,不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三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乡村在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中的价值与功能,通过整体规划、特色打造、连片经营等推动区域内乡村组团发展。

久久为功是关键:如何一张蓝图绘到底?

“千万工程”实施21年以来,浙江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如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政绩,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出来的。必须坚持抓好发展与关注民生的结合,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结合,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客观规律办事,办实实在在的事。”二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示范引领。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统筹抓好乡村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培育、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人才振兴与乡村治理等工作;从创建示范村、建设整治村,以点带线、连线成片,再到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全域管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问题导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针对土地、资金、人才等问题,制定针对性地解决方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

城乡融合是抓手:如何破解要素单向流动之困局?

“千万工程”围绕乡村再价值化这一核心议题,对乡村振兴的四大基本问题——“人往哪里去”“地往哪里转”“钱从哪里生”“业从哪里寻”进行一揽子的制度安排,形成一个整体推进的、内部自洽的政策体系。在整体推进的政策体系的持续作用下,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均一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逐步成为现实,乡村以一种不同于城市的发展模式、生活节奏、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构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留住原有的乡村常住人口并吸引大量来自城镇的新的乡村居民,城乡之间“有差别但无差距”的理想景象正在显现。因此,各地要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系统治理思维,科学处理好城与乡、工与农、经济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整体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投稿邮箱:hbjjrbll@163.com

2024-10-1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9959.html 1 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