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静
随着“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提出,课程思政在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高校英语教学也应当重视课程思政,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提升其整体的教学质量和融入课程思政理念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高校要深入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坚持课程思政理念,进一步探究课程思政和英语知识教学的结合方式,从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路径分析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英语教学路径分析
一、优化教学目标,丰富思政内容
在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多样化,对于英语学科来说,教师需要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还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文化底蕴的提升,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时效性的教学体系。同时,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英语本身就具有人文属性,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将语言的人文性和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相结合,使其发挥出最大的育人作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当讲到“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echnology”这一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展开以现代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为主的教学,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的科技在当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情况,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些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影响,通过融合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丰富英语教学内容。部分高校英语教材涉及的课程思政理念和思政教育内容是比较少的,而且缺少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关联的教学大纲。因此英语教师要注意到这一问题,利用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技术,深度搜索互联网平台中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同时结合线下的英语教材,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英语思政教育资源库,从而将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断调整教材内容,增加课程思政板块,重点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发挥思政的引领作用,以此来不断丰富高校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内容。
二、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保障高校英语教学能够有效渗透思政理念的重要手段,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坚持“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以传授技能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而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他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学习进度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分析当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思想发展状况,从而寻找到课程思政理念渗透教学的切入点,进一步达到教学育人效果的提升。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他们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探索应用探究式、个性化和情景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和互动讨论学习法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并进行合理分工,深入探究相关的学习主题和任务目标,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观点的机会,从而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维护好课堂秩序,并适时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渗透并融合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方法论,使他们用英语来表达出对于所学内容的看法,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将思政教育和英语学习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工作闭环。
三、重视实践训练,强化核心素养
在完成课堂理论教学之后,英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加实践训练的相关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此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可以构建出一个具有深层体验感的教学模式,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下开展英语对话,同时融合课程思政的相关主题,实现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场以“全球公共卫生”为主题的模拟联合国会议,为学生分配扮演不同国家代表的任务,就国际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研究相关的知识背景,并自行撰写英文发言稿,以期能够在模拟会议上用英语进行辩论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还可以深刻理解当前全球化环境下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明白公共卫生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自身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意识。从英语课堂的视角来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完成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目标,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政教育和英语学科进行融合,可以真正助力教育工作者形成大思政教育的格局,从思想、行为、心理、认知、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加强引导和教育,培育出具有良好英语核心素养的人才。
结论
高校英语课堂作为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传授英语学科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场所,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通过在英语课堂中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还能引导学生在掌握英语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33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