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望长城

鱼味乡情

□吴海涛

白洋淀水域辽阔,蒹葭苍苍,自然物产丰富,尤多产鱼。此地多捕者,好吃鱼,美味也。

白洋淀分上、中、下三大淀。现在的白洋淀称西淀,也称上淀;文安洼,称东淀;静海团泊洼,称下淀。

有水则有鱼,鱼是故乡美食。北方丰盛豪华的大餐里,必不可少的大菜基本是鸡、鸭、鱼、肉。鱼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在白洋淀有一道土菜,大锅烩杂鱼,也称大铁锅熬鱼。做此菜,多是鲇鱼、夹夹、拐子、鲫鱼、泥鳅之类,产自白洋淀大小不一的各类杂鱼,烩在一起,大铁锅熬炖,别有一番家乡风味。

白洋淀盛产鱼虾,自然小河沟里捞起的多是小鱼小虾,即便是大淀里驶船的渔民,捞捕大量鱼虾,自家餐桌也是少见大鱼。你若问为什么,还真的不是白洋淀人不爱吃大鱼。故乡有句俗语:“织席的睡土炕,织布的少衣裳”。那是因为打上来的大鱼,要卖了,换成粮食和生活用品,所以舍不得自己吃,剩下的小鱼杂鱼多是杂烩鱼。原来杂烩鱼是老百姓的家常便饭,现在却成了白洋淀人的特色。只要到白洋淀旅游,推荐的特色美食里一定会有柴锅贴饼子熬杂鱼。

白洋淀边上低洼地,包括青纱帐里、积水的洼泊,只要有存水的地方,就会有小鱼。捞到小杂鱼,交给母亲,她会在柴锅里贴饼子熬杂鱼,那是我记忆里,最美的味道。

每到雨季的早晨,街头巷尾都是叫卖声,鱼贩车上各类的鱼,多是沿河岸勤劳的捕鱼人不辞辛苦夜间下网、凌晨收网捞上来的新鲜鱼。一毛钱一斤,一次捕获几十斤,能收入几块钱,那时算是不菲的收入。

秋后,在水流之处布下网,会捕获到个头差不多的白鲢鱼。捕鱼人在岸边支一口大锅,点燃从地里捡来的柴火,将活鱼放入七成开的水中,随即捞出放在芦席晾半干。再另外支口大铁锅,锅里放铁丝箅子,将白鲢鱼码放在上边。锅底用黄花松木锯末烘烤,这样鱼的味道就带有烟木熏味。夕阳西下,打鱼人沿街叫卖,拉着长嗓门,带着颤音,“锅煲鱼喽,白洋淀的锅煲鱼”。

白洋淀人吃熏鱼还真有一手。不像吃大鱼先挑刺,而是像吃花生一样,手掐鱼背轻轻一剥,把头掰断,鲜嫩的白肉和鱼刺骨头带着内脏顷刻分离。吃进嘴里特有嚼劲。

前不久回老家,遇见街坊二嫂,她从集市上买了两条大花鲢,说要做酸菜鱼。她说如今烹饪虽然改用天然气或电器了,但仍保留了传统的乡村作法,溢着浓浓的乡土味儿。

雄安新区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最近,我又回到家乡白洋淀,买了不少熏鱼高档礼盒准备馈赠亲友,这些都带着我浓浓的乡恋。

2024-10-12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9678.html 1 鱼味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