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霖
推动新型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建立健全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新质企业是对具有创新性、高成长性和高附加值企业的统称。其体系构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优质初创科技企业是新质企业的基础成员,属于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潜力盘;领先技术企业是新质企业的主体成员,属于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盘;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是新质企业的领军成员,属于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盘。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硬实力,一方面要关注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集聚发展,因为这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战略力量,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攻坚力量。还要重视支持领先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因为这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主体。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初创科技企业成长环境,重视优质初创科技企业的发现、培育、支持工作也须臾不可忽视。
初创科技企业一般是指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成立期限较短、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初创科技企业是科技型企业,具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特征,具有较为强劲的创新能力,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领先技术企业相比,初创科技企业是初创企业,具有初创期的稚嫩特点,同时具有可观的发展潜力,是领先技术企业乃至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预备役、后备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既要发挥好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领先技术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也要着力培育初创科技企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确保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潜力盘稳固坚实。
优化初创科技企业成长环境,要在发现、培育、支持各个环节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作机制和制度政策体系,打造初创科技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一是搭建初创科技企业发现机制。初创科技企业发现机制的搭建,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点,其一是挖掘与遴选的眼界要宽。既要注重政府选择,也要重视市场竞技;既要面向当地所有中小企业,又要重点关注新开办企业。运用多种渠道,做好宣传部署,搭建发现选优平台。其二是挖掘与遴选的标准,既要大面撒网,还要重点捕捞,聚焦当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以及未来产业精准培育,为不断塑造当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积蓄潜在力量。其三是建立长久、持续挖掘遴选机制,避免运动式、一窝蜂搞初创科技企业选育计划。惟其如此,才能有序培育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企业梯次结构,持续不断增强本地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硬实力。实践中,各地创造性地实施了诸如“苗圃计划”“选苗育壮”等之类的初创科技企业选育计划,尝试通过举办各式各样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进行选苗育苗,以典型带动实现创新驱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是健全初创科技企业培育机制。挖掘与遴选的目的在于重点培育,要从工作机制、项目引领、服务保障以及人才引进等诸方面建立初创科技企业培育机制。工作机制,重在加大统筹,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如将企业培育工作各环节由“串联”改“并联”,提高便利化;确保政策普惠,精准服务到初创科技企业创新各环节等。项目引领,重在明确导向,围绕当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规划重点,深入挖掘、遴选、评估出一批可转化落地的重点项目,通过政府项目资金支持,撬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渐进式资助、陪伴型跟进,引导企业掌握硬核技术,打造拳头产品;通过容错机制、全链条服务,助推初创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服务保障,重在将遴选、培育、成长等工作全方位考虑,一体化规划,针对不同培育对象建立不同的培育方案,致力于初创科技企业品牌打造,助力它们成长为所属领域具有引领支撑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
三是完善初创科技企业支持机制。初创科技企业培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保护企业的成长与壮大,而支持机制是在培育的基础上,扶上马再送一程。一方面,用足用够国家政策利好,推动初创科技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在企业无忧享受。通过加大宣传宣讲力度,建立财税政策联动机制,引导企业积极申请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另一方面,实施大中小企业携手行动,大手牵小手,支持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领先技术企业,以项目合作、运营合作、人才合作等形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初创科技企业,共同营造新领域新赛道,融通创新生态。另外,实施初创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奖励资助支持计划,通过政策赋能,打造培育科技创新“动力源”。如对培育对象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入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组的申报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等,鼓励初创科技企业大胆去闯,促使他们由苗圃“嫩苗”尽早成长为“参天大树”。
(本文系河北省软科学研究专项“河北省科技创新尽职免责制度的构建及规范表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557601D)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