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大学英语课堂是高校展开课程思政的重要教育阵地,它的实质就是通过营造柔性和隐性的教育氛围,将当代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去,从而实现英语课程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融合。本文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材为例,探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在深入剖析文本材料的基础上,多方位探索文本内容与思政元素交融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时事新闻、国学经典等中国故事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传播好中国声音,构筑育人大格局。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国故事
引言
中国有着璀璨的文化和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当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我们要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使全世界读懂并分享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话语的有效传播离不开英语的支撑,大学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阵地,它的重大使命是培养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进而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一代新人。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不仅为学生提供语言和跨文化教育,而且在国际传播能力方面有先导性的作用。教学中将“育新人”和“展形象”有机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笔者在中国知网首页输入主题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检索到4132篇相关文章,而基于“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的研究,仅检索到38篇,占总数0.9%。当下的研究多侧重于理论视角,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路径、有效策略、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研究。如常海潮(2021)分析现状,从英语教师培训、英语教材建设、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进教学方法方面展开研究。李平等(2018)从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属性、课程特色及教师的传道效应角度,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白雁(2022)从“讲好中国故事”角度,提出大学英语思政课程实施意义,并探析其实施策略,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成效。
总体来看,这些论文探讨了较宏观的实施路径,但在结合本校英语教材,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体现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等方面,并未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案,鉴于此,本文以笔者本校的大学英语教材为例,并结合本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特色,从“讲好中国故事”角度探讨课程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案。
什么是中国故事及中国故事的世界影响力
一、中国故事的概念
它的涵义是多维度的,它既可以指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故事,蕴含着中国人民心理和文化根源,是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民俗意蕴。它包括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童话故事等。这些故事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共同的情感和经验总结,体现了我国人民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故事也可以指一系列的人物专题片,如央视经济频道开播的《中国故事》,聚焦十位有代表性的人物、家庭、机构,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中,追寻梦想的历程,用奋斗、勤劳、与坚韧追求自身价值的故事,它是中国梦的样本。
同时,中国故事还展现了一种新的全局视野,即从中华民族的视角讲述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中国人独特的内心情感和生活经验以及中华民族在新时代中最深刻的记忆。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展现中国的理论、文化等软实力的故事,而且要展现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等硬实力的故事,在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传播中国好声音。
二、中国故事的世界影响力
在当今复杂世界中,我们遇到了从未有的挑战——国际冲突、生态危机、失业、信仰缺失、社会分裂等,这些问题参差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局面严峻而复杂,让世界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迫切需要匡时济世的新方案来应对人类层出不穷的危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翟玉忠先生于2024年5月,修订出版了《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他在书中指出,中国文化是人类的智慧宝库,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宝贵的时代价值,中国文化可以拯救世界,应对人类深重危机,为开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创新的思考框架和独特的思路。
如中华文化中的“礼义”,涵盖了“中华文明与自然平衡”,它主张人类欲望的节制,以动态平衡自然界的有限资源与人类的无限欲望,中华礼仪文明思想资源是解决当前生态危机的重要思想来源。它遵循的礼义之道——“因人情、节人欲”,为人们建立了基于道德之上的文明新范式,是人类治理未来的必然选择。
又如中国文化的“天下为公”,是中国人民在治理社会的实践中概括出的一整套的理论和经验。当今,在诸多全球性挑战,像生态危机、经济金融危机、地缘政治危机、社会信仰危机等,西方国家常常束手无策,顾此失彼。而中华文化“天下为公”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带来了新方案,它源于实践且行之有效,能够有力保障世界持续和平发展。
还有中华文化“王霸术”, 它以天下和谐、多元共存为目标,倡导静因无为、不赞成强力竞争。面对全球的新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殖民主义等,人类要想建立和平共处的国际新秩序。中国文化“王霸术”为解决世界问题无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且历史也证明它更能维系世界持久和平。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体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像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蕴含着一个个鲜活的“中国故事”。英语教师利用所学教材,挖掘单元文章主题的思政元素,深入学习中国文化的精髓。
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以其来滋养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为讲好中国故事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英语教师要结合教材单元主题内容,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像经典诗词、节日和民俗、戏曲、棋艺、茶道等思政精华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如大学英语第八单元主题Festival,教师可引入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它象征着团聚、新的希望和开始,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而家国情怀又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所在,因此在课程思政要素中,英语教师传承和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又如清明节,它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教师通过清明节的思政元素让学生了解我们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光辉历史,让学生铭记历史,并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其中课文Thanksgiving Day,讲述了西方节日感恩节的来历、发展和庆祝方式。学习这个课文时,英语教师可以引入中国的感恩文化,中国虽然没有感恩节,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很多感恩的经典诗词,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更应该有感恩之情,我们要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成人。又如名言“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都体现了中国的感恩文化。感恩文化像一股清泉,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田,从家庭的小爱到家国情怀,从自然的馈赠到社会的责任,每一份恩情都值得铭记与报答。
二、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
根据单元的主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如教材第六单元主题:Science and Technology,课文Uses for Robots介绍了机器人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针对这个单元涉及的科技主题,英语教师可以引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科技是核心战斗力”“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著名论断,并且引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文版科技建设强国,创新引领发展等内容,学习其中新时代话语,中国特色英语词汇,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又如教材第四单元主题Effort and success,课文Young Mozart,讲述了他年少时期苦功学习作曲。The Hidden Power,讲述了居里夫人对事业的执着、坚毅、吃苦耐劳的精神。针对这一主题,教师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青年提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殷切希望。教育大学生要努力拼搏,勇担重任,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又如第三单元We enjoy our travelling a lot,课文Touring in London讲述了在伦敦的旅行。英语教师可以引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同时播放旅行纪录片《美丽中国》,传播家乡的人文旅游文化,展现中国故事当代价值及世界意义。再如第七单元主题Health,课文Walking makes you healthy,讲述了散步让人保持健康,英语教师可以引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感与就医安全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担当和情怀。
三、引入当下时事新闻热点
在这一过程中,英语教师基于单元主题,积极引入时政要闻,让学生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培养对热点现象的正确认知,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思政话题的兴趣和关注。如大学英语第五单元主题Sports and Exercise,教师可以引入前不久巴黎奥运会中中国健儿,他们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如郑钦文在网球赛场上的逆转胜利,不仅对体育精神,而且是对个人极限挑战的极致诠释。爱国精神的璀璨绽放,如黄雨婷和盛李豪组合在射击项目中摘得首金,是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和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职业操守的坚守与追求,如跳水运动员全红蝉和陈芋汐,为了备战每场比赛,付出了无数的辛勤汗水,他们对体育的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精神,赢得了国内外朋友的赞誉,告诉我们对自己的职业要有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要不断地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还有中国女排的团队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共同拼搏,才能战胜困难和挑战。
结束语
中国故事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有机融入中国故事的思政元素,不仅能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他们“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将中国故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使中国文化、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等“润物细无声”深入学生的心田,不仅培养他们家国情怀,而且拓宽国际视野,为更好地传播中国故事打下思想基础,增加知识储备,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名称:“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具体落实研究 。课题编号:20220202382]
(作者单位: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050000)